青島地鐵7號線在省內首次采用一項新工藝,讓基坑開挖更快更安全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9日訊 初春時節,青島在建的各條地鐵正搶抓施工黃金期,全面展開宏大的施工作業面。近日,在7號線二期,基坑開挖等工序正有條不紊地展開。青島地鐵集團在這條線路中首次采用雙輪攪工法,能保障基坑開挖順利見底,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水效果,極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質量。據了解,這項技術不僅是青島地鐵首次應用,也是山東省首次在軌道交通領域內應用。
據了解,由于青島地區特殊的地層條件,不少地鐵站在施工過程中都存在中風化巖與砂層互層、周邊水系發達等特殊地質情況,這種情況往往容易導致基坑滲漏水。針對這種情況,青島地鐵集團第二建設分公司采用雙輪攪工法雙輪銑水泥土攪拌墻技術,將現有液壓銑槽機和深層攪拌技術相結合,用兩組銑輪繞水平軸向旋轉攪拌方式,形成矩形加固的止水墻體,墻體剛度大、低噪音,具有很好的防滲性。
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城陽區的7號線周村地鐵站,一臺雙輪攪工法機正在進行定位工作。前期,車站通過雙輪攪將水泥通過攪拌注入地下成為墻體,保證了車站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帶水作業,為施工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此之前,文峰路地鐵站已試點應用了雙輪攪工法雙輪銑水泥土攪拌墻技術。文峰路站是7號線二期北段第9座車站,沿墨城路南北向設置。文峰路站地下主要為中、微風化砂巖、泥質砂層,硬巖占比達80%以上,基坑西側緊鄰墨水河,地下水水量豐富,因此防水控制難度大,對地下水泥土攪拌墻的施工質量、技術要求較高。
中建八局青島地鐵7號線二期項目總工程師湯維維介紹,“現階段正在進行主體結構的施工以及底板鋼筋的綁扎,雙輪攪入巖能力強的優勢可以顯現出來,可以輕松切長度在30多兆帕以內的巖層,更好地解決土巖接合面滲漏水的問題,避免基坑開挖后在攪拌墻底部出現滲漏水的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基坑開挖過程中安全性與成墻質量。”
青島地鐵集團第二建設分公司業主代表李寧介紹,經過在文峰路站、周村站等車站的應用試驗和專家論證,雙輪攪工法表現出了優秀的止水帷幕成墻效果。后期,將在青島地鐵在建各線路中積極推廣和應用,助力在建線路建設提速早日竣工通車。
7號線二期是青島地鐵三期規劃線路,于2021年年底開工。整個7號線二期項目由北段和南段組成,北段自一期工程東郭莊站向北至營普路站,長約13.1公里,設置11座車站;南段從一期工程興國路站往南至滄口站,長約3.8公里,設置3座車站。線路主要服務即墨中心區、李滄西部區域,實現即墨與城陽、東岸主城區的快速聯系。計劃2026年通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