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發揮政策實效!青島:把支持民企發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
助力民營企業發展,青島再次拿出誠意和決心。
10月13日,青島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聽取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匯報,審議有關制度和事項,安排部署下步重點工作。
會議傳遞出強烈而鮮明的信號:把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民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會議還指出,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定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倍增發展,積極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24條產業鏈建設。
十年來,民營經濟在全國經濟大盤中的比重穩步上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在青島,民營經濟更是絕對的“主力軍”,占全市GDP、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新增就業、市場主體比重分別達到50%、60%、70%、80%、90%左右。
今年,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疫情多發散發,不確定因素增多,但青島民營經濟依然逆勢上揚,前8個月各項指標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這種韌性也體現在大量優秀民企的競相奔涌。工信部發布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青島新增54家“小巨人”企業,總量達到151家,穩居北方第三城。山東省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青島上榜的百強民企達到15家,再創歷史新高。青島市工商聯公布的2022年青島民營企業100強,營收總額超100億元的民企有24家,比上年增加5家……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青島將以更大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策服務效能,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實現更加茁壯成長。
01
點多面廣,絕對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載體,穩住占據市場主體絕對多數的民營經濟,就是守住經濟的元氣,為穩增長積蓄基本力量。
1-8月份,全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18萬戶,占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9.2%。其中,新登記民營企業7.2萬戶,占全市新登記企業總量的98%。截至2022年8月,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97.8萬戶,同比增長5.2%,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3%。其中,實有民營企業72.3萬戶,同比增長7.1%,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的95.4%。
197.8萬戶民營市場主體意味著什么?相當于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917戶,位于深圳(2113戶/萬人)、西安(2057戶/萬人)之后,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這些量多面廣的民營市場主體,在繁榮市場經濟、促進進出口、擴大社會就業等方面扛起了“頂梁柱”,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活力和發展前景。
市場主體穩健增長,占比超9成。1-8月份,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97.8萬戶,同比增長5.2%,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3%。其中,實有民營企業72.3萬戶,同比增長7.1%,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的95.4%。
民間投資貢獻突出,占比近6成。1-8月份,全市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8.9%,民間投資在建項目3519個。
民營外貿穩中提質,占比近7成,1-8月份,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4086.8億元,同比增長12.3%,占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69.2%,高于全國占比19.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8.2個百分點。
吸納就業更加充分,占比超8成。1-8月份,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23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1.8%,繼續發揮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
作為投資主力軍的民間投資也是市場活力的直觀反映。上半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長8%,高于全省民間投資增速1.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民間投資增速4.5個百分點。
企業家對市場一線的變化最為敏銳,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往往代表著對市場前景的真實判斷。在民間投資增長普遍乏力的大背景下,青島民間投資的穩健表現可圈可點,展現企業家對在青島長期投資的信心。
以高端汽車音響、智能座艙科技等為主要產品的歌爾丹拿全球總部落戶;德盛利智能物流倉儲成套設備生產項目三期開工,主要建設年產5萬車位的智能立體停車設備生產線、配套廠房及配套設施;鎧碩機械改造提升項目開工,生產節能高效率智能化織布機,預計達產后可年生產噴水織布機及噴氣織布機4000臺……
一大批圍繞“四新經濟”的民間投資項目拔地而起,成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加速需求潛力釋放的重要引擎。
02
要“鋪天蓋地”,也要“頂天立地”
既“鋪天蓋地”又“頂天立地”,是青島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征。
長期以來,缺少“大塊頭”民企一直是青島的一大短板。不過,隨著對民營經濟的精心培育,青島民營企業的實力和活力不斷增強。
前不久發布的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青島共有15家民企上榜,敬業富山和興華建設兩匹新上榜的“黑馬”表現尤其突出。從2019年的8家到2020年的12家、2021年的13家,再到今年的15家,青島逐漸扭轉了此前民營大企業數量不足的局面。
2022年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也顯示,百強民營企業營收總額達到8331.21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高于全國500強企業增速。
同樣劃出一道上揚曲線的,還有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增長軌跡——從第一批5家、第二批42家、第三批50家,再到第四批54家,青島“小巨人”企業數量穩步增長,總量達到151家,穩居北方第三城。
這151家“小巨人”企業中,先進制造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多集中在高端裝備、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傳統優勢產業,具備硬科技實力和高成長性,成為強鏈補鏈、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約半數“小巨人”企業的主導產品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為10%-40%,個別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甚至達到驚人的100%,處于不可替代的領導者地位。近七成“小巨人”企業已經上市、正在上市或未來有上市計劃,上市意愿和能力明顯大幅提升。
而這個群體還在不斷壯大。截至目前,青島擁有市級“專精特新”企業7654家,較去年增長50.1%;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0家,較去年增長32.7%;擁有省瞪羚企業220家、省獨角獸企業8家;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1家,較去年增長56%;13家企業入選2021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數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國第五位。
可以說,“參天大樹”和“灌木叢”共融共生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生態已經形成,讓城市的產業生命力更加旺盛。
03
最大程度發揮政策實效,協同發力惠企
民營經濟的優異表現,離不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同向發力,這也是青島民營經濟逆勢上揚背后的密碼。
當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民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受到較大沖擊。從年初開始,青島就陸續出臺《青島市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島市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盡最大努力幫助市場主體減負增效。
相關數據顯示,政策合力的效果已經顯現,市場主體的活力得到激發。
在紓困政策落地上,落實減稅降費、國有房屋房租減免等政策,截至9月底,累計為企業退稅、減稅、緩稅、降費542.8億元,減免房租4.1億元。升級“青島政策通”平臺,平臺累計瀏覽量突破408萬次,匯集政策信息2萬余條,7800余家企業完成項目線上申報。持續開展線上線下惠企紓困政策宣講,服務企業超100萬家次……
在發展環境優化上,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欠款32.4億元。開展“藍色風暴”涉民營中小微企業專項執行行動,執結拖欠賬款13.9億元。在2021年度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中,青島列全國第11位,較上年提升6位……
在產業協同發展上,圍繞24條重點產業鏈,發揮47家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創新舉辦智能家電、人工智能等多場產業鏈“卡位入鏈”對接會。舉辦“專精特新”企業新品發布會。承辦工信部全國首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大會,創造的青島模式被全國推廣……
在創新引領發展上,完善“專精特新”梯度培育體系,舉行民營經濟創意會,在全國首創“云上研發中心”模式。深化“工賦青島”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分行業、分領域發布“工業賦能”場景清單和“未來城市”場景清單……
在金融活水滴灌上,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增加信貸供給。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政策,為1223家(次)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業務58.07億元。截至8月末,全市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8.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1.62%……
此次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堅決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助企惠企政策,加大對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穩崗用工、拓展市場等方面支持力度,最大程度發揮政策實效。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定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倍增發展,積極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24條產業鏈建設。
面向未來,青島將錨定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深入推進民營經濟壯大計劃,不斷增強民營經濟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想民企之所想,急民企之所急,解民企之所憂,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青島民營經濟將實現更高的飛躍。
作者|周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