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立潮頭揚帆再起航——寫在青島自貿片區掛牌建設三周年之際
時代的大潮奔騰不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以下簡稱“青島自貿片區”)迎來掛牌建設三周年。
三年來,探索更高水平開放的新試驗、新舉措在這片52平方公里的熱土上不斷開花結果。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青島自貿片區全面實施106項國家試點任務,形成226項創新案例,其中4項在全國復制推廣、29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三年來,青島自貿片區的探索實踐打造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先后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園區”“2021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十佳園區”,榮獲全球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稱號,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改革試驗田
制度創新成就高質量發展
青島藍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島自貿片區內一家從事海藻酸鈉等原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小微企業。近期,面對流動資金壓力,企業依托片區管委推出的“自貿貸”獲得了120萬元的銀行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3月,青島自貿片區創新設立1億元的“自貿貸”資金池,為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銀行融資提供風險緩釋,有效緩解了片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金融改革創新是青島自貿片區的重要使命。獲批設立以來,青島自貿片區積極承擔國家賦予的22項金融試點任務,其中,順利落地國內首單橡膠區塊鏈以及保稅原油數字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搭建起全國“區塊鏈+貿易金融”創新示范試點——貨兌寶;落地自貿區首筆新元融資互換業務、中泰貨幣互換及全省首單飛機和船舶離岸融資租賃業務。集聚240余家金融機構和54支股權融資基金,基金總規模374億元。
金融改革創新是青島自貿片區結出的制度創新累累碩果之一。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青島自貿片區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實踐形成226項制度創新成果,4項在全國范圍推廣,29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構建商品、服務、要素自由便捷、安全有序流動的規則體系。今年上半年,新形成制度創新成果50項,其中40項參選新一輪省級案例,5項推薦參選國家級復制推廣案例。
據悉,這些制度創新成果首發和跨越效應明顯,有效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引領、服務全國的作用,助力青島自貿片區成為制度創新策源地。
例如,依托“區關港”聯合創新機制,全國首創進口原油“先放后檢”監管模式,每船次驗放時間減少2—3天,節省滯期費用約7.5萬美元。首創艙單狀態下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監管創新,通關時間比韓國釜山港節省約1.5天;首創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新模式,為地煉企業節省采購成本22元/噸,吸引英國石油等原油巨頭業務布局青島。
全省范圍內,獲批省內首家德資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辦學許可。獲批全省首家聚焦智能制造產業的中德智能制造技師學院。全省首家跨境電商保稅直播基地投入運營。
高水平改革開放激發了市場活力,區域經濟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統計數據顯示,青島自貿片區三年累計新增企業主體2.5萬個,是成立前總量的1.4倍;新增納稅主體1.23萬個,是成立前總量的1.1倍;企業活躍度86%,比75%的非常活躍基準高出11個百分點。
獲批以來,青島自貿片區外貿進出口實現兩年翻一番,年均增速39%,2021年完成1870億元,占全市比重由2019年的14%提高到2021年的22%。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外貿進出口912.5億元、同比增長4.6%。
開放新高地
合作共享共贏
在山東省對外開放工作大局中,作為開放最前沿的自貿區承擔著特殊使命。三年來,青島自貿片區聚焦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搶抓RCEP等機遇,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鏈資源,搭平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充分發揮中日韓經濟互補優勢,以零售批發、醫療健康、文化娛樂、電子產品、金融與商務服務為重點,青島自貿片區打造集聚“一心一港一城”中日韓消費專區,主動引進日韓商業模式、消費模式,帶動“四新”經濟集聚發展。
其中,已經運營的跨境電商中心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模式,匯集日韓潮流單品和全球優選品牌,植入新經濟—網紅直播,匯集“線上+線下”雙層流量。吸引伊藤忠商社投資的日本最大跨境電商企業豌豆公主落戶,2021年實現進口日本消費品3億元。日韓服貿港引進日本高端跨境電商平臺“鐵臂阿童木`一帶一路'商城”、韓國首家外商獨資旅行社,中德商通跨境電商平臺與日本住友商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日本特色商品進口貿易合作。
此外,日本“國際客廳”入選對外投資創新性改革舉措;德國“國際客廳”落戶國內唯一德國電商協會辦事處;與韓國仁川、迪拜吉布拉里等7個國外地方經濟區和組織建立友好合作……
與此同時,青島自貿片區還進一步提升全球航運資源和國際優質資源配置能力。目前,青島自貿片區與世界700多個港口建立186條航線,智慧化口岸9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16條國際班列線路可達20個國家49個城市。建設全國兩個之一的航空物流超級貨站,設立國際船舶交易中心、國際海員中心。率先推行商事主體登記即認制,跨國公司實現“云上審批”,全省首家外商獨資旅行社實現1小時注冊。國際航運貿易金融融合創新基地(海辰園)開工建設。
一系列開放平臺和優質資源的集聚帶動外資大項目紛至沓來——三年來,在青島自貿片區,注冊資本60億元的全省首個世界500強總部——歐力士中日產業超級鏈接者平臺項目完成注冊;伊藤忠等世界500強投資項目落戶,英國BP與山東港口合資的原油貿易公司注冊成立;吸引庫爾、倍世等35家世界行業領軍德國企業落戶。
據統計,獲批以來,青島自貿片區實際利用外資實現兩年翻一番,年均增速58.6%,2021年完成7.26億美元,同比增長36%。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50個(其中境外11個),全區達到149個。與RCEP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累計實現1776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42%。RCEP國家累計投資項目312個,總額超過57億美元。
高端產業集聚區
開放發展新動能
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改革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點,有利于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三年來,青島自貿片區聚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發展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等產業。
位于青島自貿片區的青島華大智造的實驗室里,擺放著多式多樣的基因測序儀。其中既有“龐然大物”全球最大的通量基因測序儀,也有“小巧玲瓏”的便攜式基因測序儀。
這些由華大智造自主創新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打破了國外壟斷,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僅填補我省多項空白,也助力我國成為目前全球兩個掌握基因測序全產業鏈的國家之一。
“這款儀器體積小,操作簡單快速。以新冠病毒的測序為例,最快3.5小時完成測序,完成測序后可10分鐘內輸出新冠病毒變異位點基因注釋、變異支系鑒別、全長序列,精準助力疫情防控。”青島華大智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總監薛瑜指著一臺便攜式基因測序儀說。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基因技術被列為七大科技前沿攻關領域之一,并被納入重點謀劃布局的未來產業。
青島自貿片區搶抓機遇,加速布局基因技術產業,探索構建生命科學發展體系,打造青島基因科技產業園(時空基因谷),基因技術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測序儀、全國首個測序酶研發生產基地投產,全球最大時空組技術平臺實現全球唯一原位捕獲空間全轉錄組測序技術。開展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編輯育種,深化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夯實了“北青島、南深圳”基因科技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強力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國北方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基地——青島集成電路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該園區將打造“一基地、一片區、一中心”,功率芯片實現量產和投片,高端封測項目填補山東省產業空白,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鏈項目相繼落地。
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青島自貿片區建設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平臺,總投資60億元,專項支持片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配套設施方面,將新建綠色低碳電子工業污水處理廠、高可靠性電力配套項目、高可靠性給水配套項目等,盡快完成水、電、氣、路等9項專業基礎設施工程配套建設,形成滿足集成電路產業的一流配套環境。
青島自貿片區還致力于打造智能家電全產業鏈條,建設智能家電產業園。全球家電行業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全連接示范園區,獲工信部等十部委認可。卡奧斯賦能的海爾中德智慧園區贏得2020年ROI-EFESO工業4.0獎,成為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企業。全球首個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獲評全球首批“燈塔工廠”。濰柴全球研發中心項目落地,松下電子超精密輕觸開關全球占有量第一。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日新日進。未來,青島自貿片區將進一步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走在前、開新局”,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