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摘國字號!獲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青島用“服務”激活“未來制造”
當青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除了關注總量、增速這些更偏向于反映過去成果的指標外,對于能展現“未來制造”趨勢與方向的變化和苗頭也不應被忽視。
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催生的新型制造模式和產業形態——服務型制造,就是觀察的一個重要維度。
服務型制造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是中國制造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企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不斷延伸和提升價值鏈,塑造競爭新優勢。
1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青島與無錫、杭州、成都、寧波等城市一同入選綜合類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標志著國家對青島企業探索實踐、城市生態打造的高度認可。
01
擺脫“微笑曲線”之困的“中國樣板”
增加利潤率、提高附加值是包括青島制造在內,中國制造業的共同命題。正如經典的微笑曲線所揭示的——一條U型曲線,兩端朝上,左邊是研發與服務,右邊是營銷與品牌,而中間是利潤最低的制造組裝,只有不斷朝附加值高的區塊移動與定位,才能持續發展。
服務型制造正是中國制造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的重要路徑。
有國外學者對全球1.3萬家制造業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務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發達國家制造業服務化的水平明顯高于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國家。數據顯示,美國制造與服務融合型的企業數量已經占到制造企業總數的58%。
全球制造業巨頭早已開始了從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比如,歐洲裝備制造業市場60%以上的利潤來自服務收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相當于其海外工程承包總額的70%;在IBM的全球營收體系中,大約有55%的收入來自IT服務……
從我國來看,服務化與智能化、綠色化并列,被視為我國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而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的城市,正是在服務型制造上探路上取得積極成效,并對其他城市具有示范借鑒意義的城市。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遴選標準,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需要擁有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及項目,服務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發展、轉型特點顯著,制造業企業服務產出顯著提升,支撐服務型制造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逐步優化,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服務型制造發展對制造業GDP增長的貢獻顯著提升。
目前摘得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稱號的有蘇州、嘉興、泉州、鄭州、廣州、廈門、青島、無錫、杭州、成都、寧波等11座城市。
02
多個行業國內領先,新模式新業態“百花齊放”
目前,青島擁有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16家,數量居副省級城市前列。但比數量更具意義的,是青島企業在服務型制造的模式和業態創新上所具有的典型代表性。
工業設計、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等……當前國內劃分了10中主要的服務型制造模式,青島不僅幾乎在所有模式上都有探索,而且在過半數模式上均涌現出國家級標桿企業或項目,更是有不少企業拿下行業或國內“首個”。
海爾集團作為“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推進互聯工廠整體效率大幅提升,產品開發周期縮短20%以上,交貨周期由21天縮短到7-15天;
雙星集團“汽車輪胎智能服務”示范項目,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創建國內首個“服務4.0+研發4.0+工業4.0”全產業鏈跨界融合生態平臺;
特銳德依托充電運營云平臺,不僅實現了從傳統的電力裝備制造延伸到充電網運營,還全球首創電動汽車充電兩層安全防護體系;
宏大紡機在業內首個搭建遠程運維平臺,全面實現在線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等功能;酷特C2M規模定制全國推廣;海爾生物醫療將低溫存儲與物聯網等技術相融合,實現信息增值服務……
服務型制造的發展也助推青島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
目前,青島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對全市制造業、經濟發展貢獻穩步提高。2020年,青島市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087.5億元,增長6.2%,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3.7%,增速分別高出服務業增加值和地區生產總值2.1和2.5個百分點。
軟件和信息服務、物流、設計等多個行業領域成果豐碩。
中車四方所、東軟載波等5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榜;海爾日日順等9家企業獲評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膠州灣國際物流園入選“國家級物流示范園區”;東方時尚中心、紡織谷入選全國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鏈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園區入選省級軟件產業(區塊鏈)特色園區……目前,青島擁有省級重點服務業園區9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5個。
03
“有形之手”打造豐沃生態
青島在服務型制造上取得的成績,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引導和培育。
當前,全球產業創新正以過去曾為有過的速度發生。面對目不暇接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很多企業與其說是不想干,倒不如說是不敢干、不會干。這就需要“有形的手”在背后推一把。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15部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通過搭建平臺、完善政策體系等手段,為服務型制造發展營造豐沃土壤?!鼻鄭u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資源配置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10月底,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的青島市服務型制造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單位70余家,標志著青島進一步聚合行業資源,搭建“政產學研檢用金”溝通合作的橋梁,提升服務型制造的研究開發和服務應用水平。
工業互聯網的催化帶動,是青島服務型制造發展十分鮮明的特點。而這背后,也離不開青島在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打造上所付出的努力。目前,超級平臺卡奧斯連續兩年位居工信部“雙跨”平臺首位,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為企業實現產值380億元,賦能全市企業近3000家,新增產值超百億元;檸檬豆平臺著眼服務中小企業集中降本采購,平臺注冊用戶5萬家,覆蓋50萬家制造業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采購降本+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為內核的解決方案,2020年平臺收入同比增長10倍……輪胎橡膠、大家居、軌道交通裝備等垂直行業平臺蓬勃發展,全市累計入庫培育項目已近百個。全市建設完成5G基站1.3萬余處,占全省總量的2/3,5G基站開通數量列全國第8位;建成規模以上數據中心12個,總機柜1.5萬余個。
工業設計是提升服務型制造能力的重要推動力。青島積極搭建各類工業設計平臺,構建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在橡膠行業布局首個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發起“膠東經濟圈工業設計產業聯盟”,舉辦青島工業設計節、工業設計智享會……擁有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100多家。
青島也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服務型制造政策服務體系。據介紹,目前青島既有支持先進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等普惠性政策,又有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機器人、金融等精準產業政策,每年支持金額近10億元,其中涉及工業互聯網、工業設計、制造業創新中心、兩化融合、科技研發等服務型制造的支持比重超過60%,政策支持力度為近年來最高。
未來,青島還將在示范推廣、創新載體搭建、人才培育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全市制造業提質增效。
有理由相信,青島將為中國服務型制造發展提供更多智慧和經驗,同時為推動城市制造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作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