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注未來新高度!青島第三次迎來國際標準“高光時刻”!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
7月28日,2021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盛裝開啟。
本屆大會以“標準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大會匯聚了全球標準化領域的高級別專家,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代表、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及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代表等線上或線下參加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和高校專家學者等在大會期間分享國際標準化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2019年,經省政府批準,青島市政府先后舉辦了兩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搭建了國際標準化高端交流合作平臺,向全球展示了“中國標準”經驗,展現了“山東標準”發展成效,取得豐碩成果。
2021年,在前兩屆的基礎上,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實現“進階”。7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2021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升級為山東省政府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聯合主辦,立足打造更高能級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將進一步擴大國際標準交流互鑒,探討國際標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規格更高,影響力更大,以標準為媒,與世界握手聯動、共促共贏的機遇前所未有!這將有助于促進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國際標準資源交流,帶動技術、市場、人才、項目等全方位要素資源合作。
對于青島而言,和標準化可謂淵源頗深。最早獲批創建技術標準試點城市,率先在全國城市中提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并前瞻性地打造國際標準化高端會議第一品牌,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國際標準化論壇。通過戰略性布局,標準化工作在青島各個領域結出豐碩成果,為“山東標準”“中國標準”走向世界,探索出了“青島經驗”,貢獻著“青島力量”。
得標準者得天下!從對標、達標、定標,到與世界標準展開深度對話,青島通過國際標準化論壇這一對外示范的平臺和窗口,不斷擴大朋友圈,成功展示了“開放、現代、時尚、活力”的國際大都市形象,向世界全新詮釋著“中國標準”的高度、深度和廣度。
01
青島更高能級對外交流開放的平臺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從賽會城市到峰會城市,辦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放大,青島的發展格局、對外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擴大。
“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是ISO、IEC、ITU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國家層面設立的常設性會議,是推動我國、山東以及青島企業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促進產業規則體系合作的良好契機。2017年和2019年,青島市分別以“標準讓城市更加智慧”“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題舉辦兩屆論壇,產生了全球影響,叫響“青島標準”。
作為培育、聚集、鏈接、配置高端標準化資源要素的國際高端對話平臺,每兩年舉辦一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更是這座城市被全球聚焦的“高光時刻”。三大國際標準組織領導人同時出席非組織年會的國際會議,國外重量級嘉賓達到150余人,這在國際標準化發展史上可謂史無前例,足以說明論壇作為國際國內標準化合作交流高端對話平臺的功能有多強大。
首屆論壇舉辦時,時任ISO主席張曉剛評價其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國際標準化論壇”。而在2019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啟幕前,時任ISO主席約翰·沃爾特專門向論壇籌委會發來賀信,并在賀信中強調,“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對全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是對外開放前沿城市,意在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之建設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打造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疊加,爭取設立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既是國家標準化戰略的系統部署,也是我省深化標準化綜合改革成效、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得益于先人一步的認識,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將標準化引入城市建設、城市治理、產業發展諸多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氛圍,為城市決勝未來搶占先機。”在2017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上,國際標準化組織船舶與海洋技術委員會(ISO/TC8)主席李彥慶一語道破真諦,“國際標準化論壇在青島召開就是對青島標準化工作的最好肯定。”
在標準化領域,青島作為“國際會客廳”的角色愈發彰顯。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IEC亞太中心、德國標準協會、英國標準協會等國際組織的相關負責人紛至沓來……
近年來,這些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大咖”,或是參加論壇,或是應邀授課,或是專程參觀考察,或是擔任專家顧問,都成為了青島標準化領域的“座上賓”,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青島,也把青島推介向世界舞臺,打開了國際標準化交流的一扇窗。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論壇帶給青島的最直接“紅利”不僅限于此。在ISO的全球布局中,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選擇落子青島,成為ISO在中國唯一的培訓基地。據市市場監管局統計,2018-2020年,培訓基地共舉辦了13期培訓班,共培訓學員680余名,其中39個國家外籍官員學員68名,包括“一帶一路”合作國家36個、上合組織國家11個。這為青島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集聚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搭建良好平臺。
以此為基礎,青島逐步形成了國際國內一體化標準化教育培訓體系。青島大學自2017年設立標準化學院,開展標準化工程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養標準化專業人才,承辦了前兩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標準化教育分論壇。目前該學院畢業和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25人,未來將成為青島乃至我國標準化建設高端人才培育搖籃。
“本屆大會青島將在標準成果落地發布以及相關領域國際組織培育等方面發力,吸引全球標準化人士和企業參與,增強吸引力、影響力、知名度,逐步將其打造成國際標準化高端會議第一品牌。”在近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青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于冬泉表示。
02
站上第一方陣,還要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標準是國際合作的基礎。如果沒有標準,沒有基本的工作原則,何談合作呢?”在2019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上,時任ISO主席約翰·沃爾特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而在經濟學家眼里,標準之爭被稱作為“贏者通吃”。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
7月20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這也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著中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將成為向世界輸出“中國高鐵”標準的又一張“國家名片”,對于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意義重大。
不只是高鐵,這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也正經歷著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標準”的角色轉變。一些中國標準逐步成為世界標準,在高鐵、核電、通信、互聯網等領域,中國不斷強化技術和產品創新,并努力用中國標準引領世界先進水平。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輸出“中國標準”一直都被視為最高追求。青島審時度勢,前瞻性地意識到國際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和檢驗檢測的裁判權上。
海爾國際化的路徑實際上就是從與國際標準“跟舞”、“共舞”,到“領舞”的歷程。1984年,海爾以從德國利勃海爾引入一條冰箱生產線為發展起點;2002年,海爾“防火墻技術”被納入IEC國際標準提案,成為中國家電業以自主品牌創造國際標準的先例;而在2019年6月,海爾被任命為ISO/TC37技術通信標準工作組(WG10)的召集人,中國家電業首次在ISO實現了由國際標準參與者到主導者的突破。
在第83屆IEC大會上,海信集團聯合納晶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IEC立項顯示光源用量子點項目,這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點顯示標準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去年4月,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由軟控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的輪胎用RFID電子標簽4項國際標準成為正式的國際標準,這是青島在ISO國際標準的又一個新突破。
除了海爾、海信、中車等龍頭企業,近年來向國際標準“制高點”進發的企業矩陣日漸壯大,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國際、國家標準在青島誕生。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確立標準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不變信條。搭乘標準化這一快車,青島產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這些年來,無論在家電電子、化工橡膠、食品水產、紡織服裝、機車車輛等傳統優勢領域,還是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海洋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青島企業標準化活力持續迸發,海爾、海信、青啤、即發、中車四方等在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化活動中逐步成長為標桿企業。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97項、國家標準933項、行業標準735項,總數高于“十一五”“十二五”的總和。全市完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達到70項,涵蓋14類,在國家標準委開展的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中,數量和類別均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位,全市標準化工作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
“青島市標準化工作有很好的基礎,也有很好的政策環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田世宏曾明確指出,在國內城市標準化工作第一方陣的城市中,青島、深圳、杭州、成都各有特點,各有側重。希望青島繼續保持在第一方陣,為國家標準化改革發展作出青島貢獻。
03
是不是高質量發展,標準化水平是一把尺子
標準是質量的硬約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大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小到一個產業、一個企業強不強,是不是高質量發展,最明顯的就是看其標準先進不先進,標準化水平高不高。
早在2003年,原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部批準青島創建技術標準試點城市,開啟了青島深耕標準化之路。乘著政策東風,青島在標準化建設領域揚帆遠航,不斷實現標準化工作新突破。
近年來,山東等5省開展地方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在新舊動能轉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及城市建設管理等多領域大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標準化實踐。
青島立足實際,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提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并于2015年11月與國家標準委簽署了《關于推動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也讓青島實現了從技術標準戰略、標準化戰略到“標準化+”戰略高度的迭代推進。
“搶抓國家標準化改革的機遇,積極推動青島市標準化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這是我們始終如一的追求,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杰說。
在青島的標準化進階之路上,政府善用政策“指揮棒”,其推動和扶持發揮了莫大的作用。2017年,市政府專門成立青島市標準化委員會,市考核辦還將標準化工作納入2017年和2018年對區市的考核,增強了標準化工作協調推進力度。
立足“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青島將標準化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業等領域,青島以積極參與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為抓手,全力推進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
“十三五”期間,全市完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39項,涉及經濟建設類27項,占71.8%,政府管理類9項,占23.7%,比2007-2015年的總和增長了69.6%。通過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樹立了標準化試點示范典型標桿,創造了青島經驗、青島模式。
正是基于對標準化的戰略性認識和實踐,近年來,我們逐步實現了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越來越多的“中國標準”正成為“世界標準”。敢闖敢干敢為天下先!
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青島要勇闖“無人區”,敢做標準的“領跑者”,培育以技術、標準、質量等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乘著2021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的東風,打造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的更高能級平臺和窗口,為更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注入強勁新動能。
(作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