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入侵海星已供不應求背后:除了吃貨們的“吸星大法”,還要點贊政府的緊急措施
海星:以前的我
海星:現在的我
近日,大量海星入侵青島膠州灣海域,狂吃蛤蜊和海蠣子,漁民遭遇巨大損失。3月17日,膠州灣海域聚集大量海星收購商,“入侵的海星出現供不應求”沖上熱搜。有網友戲稱“海星本來想偷襲,結果吃貨們不講武德”。
青島入侵海星已供不應求 網友紛紛表示“請戰”
收購商在稱重收購剛剛到港上岸的海星
遼寧海星收購商王先生說,前幾天來收購的人不多,海星收購價約為每斤3元,近期海星收購價每斤已超過5元。來自河北秦皇島的收購商郭先生表示,他聽朋友介紹說今年青島海域出現大量海星,價格也合適,因此特意趕過來收購。養殖戶王煥武介紹,他們積極采取自救措施,經過幾日打撈,海星數量有所減少。來碼頭購買的一位青島市民說:“因為海星太過搶手,現在漁民們根本無暇跟散客打交道。”不少前來碼頭購買海星的散客都空手而歸。
不僅外地客商前來收購,在青島本地海鮮市場上海星也大賣。海鮮市場攤主表示,精選的大個兒海星能賣到10元一只。
海星供不應求的背后是大批吃貨在賣力“工作”。網友紛紛“請戰”,表示想去青島膠州灣吃海星。
看到目前海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的網友已經很不厚道地開始“嘲笑”海星。有網友還轉發海星烹飪方法視頻,表示要給海蠣子和蛤蜊報仇。
養殖戶點贊政府“緊急措施” 特事特辦允許使用“地籠網”
目前市場售賣的海星主要還是潛水撿拾上來的,但是也有養殖戶開始放地籠網捕撈海星。“現在地籠網剛放了不久,有些還沒來得及撈上來。面對海星泛濫,感謝上級部門能夠實事求是、特事特辦,臨時允許我們在養殖區內圍海底布設大網目地籠網,真是幫了我們養殖戶的大忙。”說起海洋發展部門出臺的緊急措施,青島養殖戶紛紛點贊。
3月17日,山東青島膠州灣紅島漁港漁民靠岸卸運海星。
據了解,在海星敵害期間,相關部門臨時允許漁民在特定海域以指定方式采捕海星,主要有:通過人工潛水采捕方式進行捕殺,必要時允許漁民在養殖區內圍海底布設大網目“地籠網”進行誘捕或在養殖區內采用拖網采捕方式進行捕撈。地籠網也叫‘絕戶網’,本來是禁用的。使用網具限定為大網目“地籠網”或拖網,區域限定為膠州灣海域養殖區內,時間限定至4月底,后期視海星清理效果再行研究確定。
防止海星大規模入侵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關鍵
一種觀點認為,海星的泛濫和近海灘涂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密切相關,灘涂貝類養殖讓海星的幼體更容易找尋到食物,也極大地推動了某片海域對海星種群的承載量。事實也證明,即便是在2006、2007年青島海星災害爆發季,海星的爆發也只局限在養殖區域附近,附近其他海域的海星種群規模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
據《科技日報》消息,膠州灣海星大規模出現,除了海星的攝食習性導致其具有向食物富集區聚集的習性外,海洋生態系統發生微小變化和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蟲的魚類數量銳減也是主要原因。
自然科普領域自由撰稿人任輝也表示,海星爆發的根源還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是許多生態危機層層累加下最后爆發的結果。如果不從根源解決這種大環境的惡化,即便海星的問題能得到解決,其他的潛在隱患也總會爆發。
顯而易見,防止海星泛濫等生物災害最重要的舉措還是加大對于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