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說再見!青島港客運站
2015年5月29日,
青島郵輪母港國際客運中心正式啟用,
青島港客運站的使命終結。
如今時隔6年之后,
青島港客運站面臨拆除,
徹底宣告退場。
01
沉寂6年,即將拆除
青島港客運站位于新疆路6號,1975年4月開工,1976年12月竣工,建筑面積近8000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候船。
△青島港客運站。(資料圖)
2015年,按照青島郵輪母港的總體建設規劃,青島港客運站將轉型升級為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除繼續承接日、韓班輪旅客以外,重點接待來自全球的郵輪旅客。
今天,主城君在現場看到,沉寂了6年之后,青島港客運站啟動拆除。
△青島港客運站啟動拆除。邢志峰 攝
△青島港客運站樓體搭起腳手架。邢志峰 攝
02
地標性建筑,曾一票難求
始建于1976年的青島港客運站,曾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島的地標性建筑。
△八十年代初的青島大港前舊影。(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客運站建成后,最先開通的是青島至上海航線。當時,為了買一張去上海的輪船票,很多市民甚至在車站外通宵席地等票,一度一票難求。此后,客運站陸續開通至廣州、大連、煙臺等多條航線,成為旅客進出青島市的主要通道之一。
△2004年4月21日,在青島港客運站碼頭,青島至仁川的游客登船。(資料圖,徐常青 攝)
據不少老青島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坐船去上海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兒。由于改革開放初期物資相對匱乏,而上海則是一個“時尚中心”,青島市民兩手空空乘船去上海,回來時總能大包小包滿載而歸。而不少生意人也會從上海帶回皮鞋、毛衣等,轉手到即墨路市場售賣,一時風氣大盛,成為那個年代特有的風景。
△電影《愛情與遺產》里的“青島港客運站”。(資料圖,來源網絡)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青島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青島港客運站開始了第一次轉型:由國內客運班輪轉向國外客貨班輪,開發了日韓航線。客運站的貨運功能逐漸替代上世紀80年代的客運功能,以集裝箱貨運為主,客運為輔。
盡管如此,作為比鄰韓國最近的港口,青島港在日韓海上航線方面仍承擔著重要的樞紐功能。來回雙程千元左右的票價,讓不少在日韓打工的青島人選擇海上客運這種相對廉價的返鄉方式。據有關數據顯示,僅2014年,青島港客運站全年接送旅客12萬人,月均接送旅客1萬人次。
03
納入老城更新,迎來新生
2015年5月,青島港客運站結束歷史使命,根據當時規劃,青島港客運站將納入到郵輪港城的整體開發建設。
青島國際郵輪港的資源是國際級港城資源,這一片區如何發展,關乎青島未來百年的走向,期間也歷經了多次規劃論證。
△青島港客運站背靠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邢志峰 攝
去年3月,郵輪港區核心區規劃正式出爐,4.2平方公里的區域計劃打造樂海坊、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等五大片區;去年底,市北區又提出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樂海坊為啟動區,也是RCEP試驗基地核心區的先開區,將重點建設“五中心一所一平臺”。
在今年兩會上,“加快中山路、館陶路和郵輪母港區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積極導入新業態,推進港城聯動、老城復興”,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可以預見,
在RCEP試驗基地和老城更新的雙重加持下,
青島港客運站也將迎來新生。
老客運站的未來走向如何,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