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荒島”變“綠島” 6人醫療隊支起2500位島民的生命之舟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麗濤)
與青島陸地相隔9.6海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島,它是被稱為中國北方第一高島的靈山島。小島四面環海,乘坐快船40分鐘是島上居民出島的唯一方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島上的醫療條件十分受限。直到一支特殊的隊伍——駐島醫療隊登上小島,他們常年往返,3年來,以輪轉的方式守衛著海島2500多名群眾的生命健康。
從首批登島的6名醫療隊員,到如今接班的11位醫療隊員,海島771戶居民家庭已初步實現了“病有所醫”,靈山島也不再是衛生健康服務的“荒島”,而是變成一個承載生命之光的“綠色之島”。
海島迎來醫療“開荒者”
2018年1月8日,作為首批駐島醫療隊隊員,周兆敬、宋大富、李祖森、楊潔、肖琳、逄曉一行6人登上了海島。沒想到初次登島就遇上了8級大風,大風呼呼吹了整整5天5夜,連唯一能出島的航線都停運了。冥冥之中的這5天,卻成為上島后常態化的工作周期,6人分成3個小組,海島“魯賓遜醫生”從此有了5天一個輪班的默契。
初期登島時,醫療隊所駐扎的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尚未完工,大家只能住在旅館里,用騰出來的兩間廢舊教室進行日常辦公與問診。冬季沒有供暖,夏季沒有空調,就連最日常的用水、用電在島上都能成為難題。“來之前有過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條件這么艱苦。”回想起最初登島時的感受,作為駐島醫療隊隊長的周兆敬印象深刻。周兆敬告訴記者,自己家住膠南,站在窗戶邊,隔海就能望見這座海島:“那時候就想,有機會一定要去島上看看。”當聽說駐島醫療隊開始招募,干滿3年還能直接調到市區工作,在鄉鎮衛生院呆了17年的周兆敬第一時間報了名。
此行登島,周兆敬非常清楚是為了健康扶貧,但看到島上真實的醫療條件后,他深深明白了島民們多年盼醫盼藥的心聲:“島民們在島上看病,都沒有什么醫療設施,透視、拍片、心電圖的醫療器械都沒有,就連稍微大點的外傷都得出海去縫合。”不說達到與島外同樣的醫療服務,就連最基本的“病有所醫”也無從談起。
多專多能 打造6人“全能”醫療隊
登島后的6人醫療隊一刻也沒有停歇,立即對島上771戶居民家庭,250余人口進行健康摸排,將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和健康水平記錄在冊。由于海島上的常住人口大多是老年人,島上交通不便,醫療隊決定針對重點患有重疾、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以及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上門問診。
駐島醫療隊隊員楊潔是島上絕對的“老熟臉”,這位85后寶媽在登島前將自己3歲的兒子交給了爺爺奶奶,拋下一切顧慮登上海島:“說起來可能覺得頭腦發熱,但當時就是很想上島試一試。”護士出身的她不僅承擔著海島醫療的護理工作,更是牽頭開展起全島的十四項公共衛生服務,為海島居民打下了堅實的健康基礎。騎一輛電動車,帶一個小藥箱,進村入戶開展診療,771戶家庭里,哪家患者需要用藥?哪個病種需要送診?楊潔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作為駐島醫療隊隊員不僅得心細,更得全能。6個人的團隊,不僅要承擔海島居民的各類醫務工作,還要會做出納、修水電、做后勤。李祖森是海島“全科醫生”,同時也是島上醫療物資運輸的搬運工,每次乘船登島,除了自己的生活必需品,他把所有載重空間都留給島上的藥物運輸。不僅如此,他還是醫療專業的“全能手”,懂中醫、會西醫,兼做檢驗、影像、藥劑等工作,李祖森說海島醫療需要“十項全能”,要做到既全又專,需要不斷挑戰自己。
3年期滿 醫療隊淚別海島居民
靈山島南北5.1公里,東西1.43公里的區域內,上島三年,6個人用腳步丈量了無數次。1000多個日日夜夜里,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年節假日,6個人承擔起島上2500余位居民的生命健康。炕頭上的醫療服務也真正實現了海島的“病有所醫”,在島民心中,醫療隊員早已成為他們的依靠。
2020年12月16日是第一批醫療隊員撤隊出島的日子,6位醫療隊員至此3年服務期滿。出島前,大家還是放心不下島上的老病號,臨出島前最后一次去巡診。
聽到大家要離開海島,常年臥床的張秋芳老人掙扎著開始坐起來:“不許叫你們走!”張秋芳老人激動地一把抱住床邊的楊潔,嗚嗚大哭起來,始終不撒手。“你們要走?要出去了?不在這里了?”張秋芳的哥哥張文田也坐在床邊悄悄抹淚,有些不舍地連問了三遍。本是兩個孤苦無依的老人,因為醫療隊的到來得到了更多關愛,有事就找醫療隊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想不著我們新同事電話的時候,您直接打給我,我找他們。”楊潔握著張文田老人的手,哽咽地說到。
新舊交替 醫療隊將永遠扎根海島
經過兩個半月的交接工作,首批醫療隊員終于能安心出島,第二批駐島醫療服務隊隊員也正式上崗工作。在第二批11位醫療隊員中,卻有兩個熟悉的身影,原來作為首批醫療隊員的周兆敬和宋大富主動申請留下來,和接下來的隊員們一起工作。“剛來的時候簡直是掰著指頭數日子,如今期滿卻舍不得離開了。”周兆敬笑著說。
2020年的最后一天,周兆敬掛念了大半年的醫保住院定點審批終于下來了。就像是醫療隊送給海島居民們的一份新年禮物,至此以后,居民無需出島,在島上住院即可享受醫保住院報銷。
“最艱難的時期都挺過去了,我還想看到靈山島更好的樣子,我應該留下。”回首自己走過的這3年,從當年隔海看島時的那份期待,到如今扎根海島的辛勤耕耘,周兆敬很難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隊員會變,但駐島醫療隊會永遠扎根。”看著遠處的海岸線,周兆敬眼神異常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