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線去、火線去,每個人都緊起來、沖起來!”錨定城市未來 青島奮力起跑
我們已經邁入“十四五”,全新征程,青島已經啟程。
進入“十四五”,青島發展的平臺、空間廣闊,機遇疊加,前景美好。這個機遇,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開放發展大勢的不斷積聚釋放,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全面戰略部署,是RCEP、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簽署帶來的發展紅利,等等。
面向未來,青島要努力邁入中國除直轄市之外城市的第一方陣。
兩會期間,青島“十四五”的各項目標任務已經明確,路徑已經清晰,能不能完成好,關鍵在于能不能實干,能不能干實。
“時代發展的機遇擺在我們面前,能不能干出開放創新改革更大的實效,關鍵就看我們抓落實的能力。”1月15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青島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我們必須拿出更加實干的作風、更加過硬的本領、更加飽滿的熱情,錨定目標,聚力攻堅,攻出成效。
01
聚焦項目落地要求,
倒逼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
面向“十四五”,青島要加快推進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美好的藍圖已經擘畫,關鍵在于如何落實。
每一項使命任務都充滿挑戰,需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開放給青島帶來更多的新理念、新產業、新元素,就需要有專業精神,能夠利用各種專業知識、規律、工具去研究分析新事物,通過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形成理性認識。
克服“本領恐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學習。特別是對于“關鍵少數”來講,不學習專業知識,不研究政策,就理不清思路,提不出建議,找不到打法,也就抓不好落實。
專業知識浩如煙海,該學什么?怎么學?“要對照目標要求,自己干什么、承擔什么,就學什么、鉆研什么,用相應的專業知識素養為工作落實提供支撐。”王清憲說,今年,將聚焦項目落地的要求,倒逼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讓各區市、各單位、13條產業鏈、15個攻勢專班,都結合自身工作,盯住國內外最新、最前沿的專業理論發展動態,盯住國家和省上出臺的最新政策措施,干一行、學一行,努力成為各自領域的行家里手。
02
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去年以來,青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用市場邏輯謀事、資本力量干事方面進行了不少創新探索,采取了設立市場配置促進處、鼓勵企業家提出產業政策藍本、發揮商協會在經濟社會治理中作用等一系列有力舉措,青島的市場化氛圍不斷濃厚,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感召力快速提升。
要推進“項目落地年”,招引更多又大又好的引領性項目,讓項目更快落地、加速建設,就必須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要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去年,青島緊緊扭住“四新”經濟領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青島的發展已經從內部開始、從細胞的層面上發生變化,內生的新動能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
“今年,我們要以項目招引建設為切入點,更加自覺地運用市場的眼光和手段,用市場化的投入產出分析去判斷價值,通過做好稅收和GDP貢獻等評估,把那些投入產出比高、成長性強的項目識別出來、招引進來。”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法治化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兩年,青島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等創新舉措,青島的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形象進一步樹立起來了。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20》,青島位列第8位,較上年前進18個位次,進步明顯。
“要繼續提升法治思維能力,提高政策兌現的積極性,真正將法治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思想方法和內心深處敬畏法治,用法治進行自我約束、自我革命。”
王清憲指出,今年,青島要大力推進實施政策兌現的“無感化”服務,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以政府的誠信、負責換來企業的生機與活力。
03
讓創新成為青島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央將創新提到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首要任務作出部署。中央如此高度重視創新,背后是對“兩個大局”的戰略考量。
近兩年,青島在全市廣泛弘揚創新精神,大力推進創新型機關建設,設立公共管理創新獎,定期評選制度創新成果、改革創新“金點子”,平臺法、點穴法、逆茬刮鱗法、乘數法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全面推廣,干部銳意創新的精氣神得到了很大激發。
在實踐中,創新精神帶來的乘數效應不斷顯現,“放管服”改革大步邁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企業登記注冊全鏈條“掌上辦、零材料、智能審”的城市;舉辦青島創新節,促成柔宇科技等一批前沿創新領域項目簽約落地;進入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強行列,等等。
“今年,我們要圍繞建設創業城市這個主題,堅持典型引路,通過大力度挖掘選樹創新典型,推動廣大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鼓蕩激情,用創新的思維謀劃工作、推進工作,細化落實好‘青創十條’政策,拿出新路數、新打法、新膽識,更加善于用創新創造的理念與判斷力成全企業創新創造,讓創新成為青島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
04
到一線去、火線去,
每個人都緊起來、沖起來
在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的形勢下,推進哪一項工作可能都不會一帆風順,每向前一步,都極為艱難。
但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能在兩難多難局面中把任務完成好,把“硬骨頭”啃下來,才顯示出干部的真作為、真本事。
去年1-11月份,全市民間投資逆勢增長12.3%,高于全國12.1個百分點。“說明雖然處于非常之時,但我們的干部能夠拿出非常之舉、非常之策,勇當非常之人,企業家投資青島的信心與熱情沒有改變,青島的發展大勢也沒有改變。”王清憲說,進入“十四五”,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爬坡過坎、逆水行舟,是很不容易的事,但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能夠咬住牙頂住,我們就上去了,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頂不住,極有可能會就此滑落。
今年,青島將圍繞“項目落地年”,更加注重發揮黨組織功能作用,著力解決“上熱中溫下冷”問題,推動各級黨員干部都到一線去、火線去,既當“指揮員”,也當“戰斗員”,倒逼每個人都緊起來、沖起來,打通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壓力“等能量”傳導的工作格局,營造人人攻堅、人人爭先的工作態勢。
05
進一步提升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在新發展格局下,需要攻克的矛盾、考慮的因素和兼顧的利益都很多,要想把工作推深做實,最關鍵的是提升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青島發起15個攻勢,目的就是要打破部門、區市條塊分割的局面,提升各級各部門協同作戰的能力。經過兩年來的持續推進,已經取得不少積極成效,越來越多的人員、政策、資金等通過攻勢實現了整合。
“下步,要在構建深層次的系統思維和長效化的協同機制上下功夫,加快建立起15個攻勢綜合的、動態的信息調度機制,進一步凝聚工作的合力。不斷完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工作模式,為全市開放創新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目標已經明確,號角已經吹響。今天的青島,已經踏上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奮斗新征程。唯有砥礪前行,才能抵達夢想的彼岸;唯有奮力奔跑,才能進位爭先。
作者 |沈默 攝影 |傅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