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家過會或上市,還有27家“挨號”,青島高企迎來上市“收獲季”!
上周五,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敲鐘”上市;
再上一個周五,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過會,成為創業板啟動注冊制以來青島首家過會企業;
一個月前,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科創板;
五月底,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
順著時間線追溯,這四家青島企業是這座城市今年“記事本”上不能不提的亮點。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登陸資本市場的高新技術企業。
隨著森麒麟上市,今年到目前為止,青島一共有5家企業過會或上市,其中4家是高企,上市高企總數將達到28家;還有27家高企已進入受理、問詢階段及上市輔導階段。
城市間的競爭,本質上是企業的競爭。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企更是科技發揮經濟引領作用的“生力軍”,是一座城市要發展必須握住的抓手。這是每一個加速奔跑的城市的共識。
一直以來,青島高企無論是數量還是水平,都與先進城市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今,青島高企加速奔跑,擁抱資本市場,無疑將迎來“補課式”增長,為城市發展注入“高企動能”。
1
標注著一個城市的高度
一座城市的科技和創新實力如何,高新技術企業是一個重要的標尺。
放眼全國,科技創新引力強、經濟發展速度快的城市都擁有龐大的高企群: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北京高企超2萬家、深圳約1.7萬家、上海逼近1.3萬家、廣州超1.2萬家、蘇州7000多家、天津6000多家,南京、武漢、成都都超過4000家。
這充分說明高企對一座城市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它代表產業發展的前沿力量,是企業中的“優等生”;它“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后勁兒足。這些,從高企入選的“高門檻”中也可見一斑。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主要有以下三條: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3%-5%的要求;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研發”“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科研人員占比”……每一條成為高企的關鍵詞都指向企業發展的核心:科技創新。高企是培育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高企發展,就是推動新技術進步,就是推動新產業騰飛,就是推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那青島的高企成長“成績單”如何?還是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青島高企的數量為3829家。與全國同類城市相比,“中規中矩”,但與前排城市相比,差距不小。
當下的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需要更強大的科創資源,更強的引領力。從這個角度說,推動高企成長,培育高企規模壯大是這座迎風起飛的青春之島最好的選擇。
青島正在發力。最近,青島對高企的扶持又“加一碼”:《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一次性獎補15萬元,并按其認定當年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10%再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對再次通過認定的,一次性獎補10萬元。
2
“高”招
正是因為看到了高企的重要性,每個城市都不遺余力推動高企發展,前排城市的做法更具借鑒價值。
全國科創“領頭羊”深圳通過建成高新技術產業群、建立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培育庫、完善高成長性企業培育機制等方式,培育了一萬多家高企,華為、大疆、邁瑞、比亞迪等行業龍頭眾多,上市高企超過200家。
上海的做法是,實施高新技術培育企業研發支持機制,對于高企研發投入的一次性獎勵高達200萬元;加大“科技創新券”和“四新券”的使用力度和支持范圍;鼓勵商業銀行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主動授信,拓寬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高企研發費用按75%比例加計扣除……
廣州支持大型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組建企業研究院,并牽頭承擔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圍繞重點產業方向,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貿易、項目、基地、人才等政策,協同支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青島廣泛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成功開辟了一條推進高企上市的“高速路”。
如何培育高企上市?第一步,優中選優,選出上市“潛力股”。
隨著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的全面起勢,去年,青島啟動了高企上市培育行動,通過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庫,在營業收入復核增長率、研發投入占比、高新技術產品市場占有率、承擔科技重大項目和獲得政府科技獎勵、上市籌備工作進程等多項指標的考核下,遴選出沖刺資本市場的“先鋒隊”,進行優先服務和支持。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2家“先鋒”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庫,已經上市和過會的4家就是其中優質的“畢業生”。通過對入庫企業實施跟蹤服務和優先支持,“發現一批、服務一批、推出一批”的高企上市培育機制已經成型。
從某種角度講,進入培育庫對企業來說就是一只腳踏進了資本市場的大門。高企上市培育庫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蘊藏著青島助力頭部企業發展壯大,帶動全市科創發展的蓬勃生機。
第二步,提供“陽光雨露”的細致服務。
去年,青島成立起高企上市服務聯盟,匯聚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德勤華永、安永華明、北京金杜等國內一流上市服務機構,各機構在技術、信息、人才、資金等方面面向高企精準滴灌,靶向為高企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該聯盟已經成為企業和資本市場之間的“高速路”,為高企上市提供了診斷與規范、私募融資與戰略規劃、方案設計、中介機構選聘、業務培訓等專業服務。
第三步,給予真金白銀的“硬核支持”。
在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中,青島特地部署了資本助力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兩大攻堅任務,從科技端和資本端兩方面加力,協同推進、良性互動。通過對擬上市高企的綜合施策,青島將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研發投入獎勵、技術創新項目立項等政策“擰成一股繩”,給企業綜合助力。
去年,高測股份累計享受了270萬元的研發投入獎勵,這些獎勵不僅讓企業更符合科創板上市的財務要求,更可以助力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
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青島易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完整的智能照明產品線,每年研發投入千萬級,在發投入獎勵等多重政策助力下,有望在一年內登陸科創板。
去年以來,青島還加碼在擬上市高企中優先布局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全市62家高企上市培育庫入庫企業中有47家承擔了市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任務,僅去年一年,62家擬上市高企就共計獲得1130萬元的研發投入獎勵支持。
3
扶持鏈條再延長
放眼全國,青島28家上市高企這一成績,還不能令人滿意。
一直以來,青島和南方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資本意識、運用資本能力的差距。據粗略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杭州和蘇州高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高達224家、98家和80家。
差距也是潛力和動力。德才裝飾、征和工業、德固特、雙鯨藥業、海泰新光、中加特、大牧人、卓英社、杰華生物、青島云路……眼下,青島就有27家加速沖刺資本市場的高企,它們涵蓋生物醫藥、環保、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發展后勁相當足。
如何加速完成“存量”到“增量”的轉變?青島正全面發力,讓扶持鏈條再延長——
樹立上市高企的標桿榜樣作用,增強科技企業的上市信心,讓全社會看到“科技致富”的力量,引導高企運用資本市場助力高速發展;
繼續挖掘、擴充優質高企納入市高企上市培育庫,進一步完善高企上市培育機制;
繼續放大高企上市服務平臺作用,積極對接上交所、深交所,擴充上市聯盟成員單位,吸納中金證券、方正證券、風投機構等加入,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推介優質企業和機構對接;
組織企業走出去感受滬深資本市場活力,對接優質上市服務機構來青走訪活躍資本市場,一來一往間,讓青島高企可以充分便捷和京滬深的優質上市服務。
更值得期待的是,針對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前端的支持政策已經初具雛形。新政在支持入庫高企建設市技術創新中心、承擔市級科研項目、研發投入獎勵等方面將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以增強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創新能力,激勵入庫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更高水平的創新發展;
同時,新政還將在推薦國家和省科研立項、科技獎勵、平臺建設、人才政策和科技金融等方面給予入庫高企一對一的精準服務和優先支持……
可以“劇透”的是,新政不僅將扶持環節前移,扶持力度也將在全國領先,將從更大范圍、更多領域為高企上市筑起攀登的階梯。
種種跡象表明,培育高企上市,青島已經在政策和服務上找準了路子,只要堅持走下去,必將駛入快車道,青島高企也將順勢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
作者|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