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青島七成規劃公交場站沒落地?,“流浪公交”何去何從
眼瞅著15日的最后期限將至,最近幾天,公交市南六分公司經理王勇比較煩悶:停車場被市北建投公司下了搬離通知,可新場地卻沒有著落,八十多輛公交車面臨無處可停的窘境。記者調查發現,受場站規劃落地少等原因限制,青島市區部分地區存在公交停車難問題,有的明明邊上就有空閑場地,卻一直閑置……
反映:
屢次接到搬遷催告單
公交市南六分公司原本的場站位于威海路郭口路路口,受城區改造等各種因素影響,他們十年內三次搬遷,原本的場站從大到小、從有到無,如今在臨朐路臨時租用一片空地作為停車場,還被多次催促搬離。近日,記者來到臨朐路的這處停車場,因為沒有硬化,場內不少地方還有積水,104、125路等多條線路的車輛停在里面。在一間簡易辦公房的門口,張貼著來自市北建投公司的搬離通知單,要求公司在9月15日搬離,以便該公司平整土地。
“這些年,我們從威海路搬到郭口路,從郭口路搬到吉林路,又從吉林路搬到臨朐路,辦公環境和場站環境每況愈下。”公司經理王勇告訴記者,面對搬離通知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要搬走,肯定得有一個地方停車,總不能讓這80多輛公交車都停到馬路上吧?”王勇表示,每次搬遷新場站都是極大挑戰。近年來,連續搬遷讓他們經常遇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全體駕乘人員需要花大力氣維持車輛內外的衛生,既耗時又費力。“晴天刮在玻璃上的土,用水一擦又成了泥。別的車可能擦一兩遍就干凈了,我們擦上三四遍仍然覺得不放心。”王勇感嘆,因為停車地沒有著落,導致線路運行、調整都受到影響。“我們也正在積極申請,希望有關部門能協調停車場地。”公交市南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場地未確定前無法搬離,否則將影響線路運行和市民日常出行。
調查:守著空地卻要自堵消防通道
一邊是停車場地緊缺,一邊卻是空地閑置。在公交市南二分公司,停車場旁便是一個面積上百平米的空地。“為了體育場建設,我們搬離到現在這個停車場已經十多年了。”公司經理張威告訴記者,因在高架橋底,起初剛搬來時,車輛較少,停車場還可以滿足需求。近年來,隨著車輛配置數的增加,公司所屬8路、371路等共有70多輛公交車,可停車場只能滿足50余輛車的需求,無奈,其余車輛只能停到其他地方。
“就是這50余輛車,也需要堵上消防通道等區域才能停下。”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面積有限,場內配備的充電樁,遲遲無法使用。“如果使用充電樁的話,車輛根本調轉不了。”正因為此,該公司無法使用純電動公交,只能使用老式的燃氣車輛。“新型純電動公交帶有空調等設施,能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出行環境。”記者注意到,與該公司一墻之隔的空地已經閑置了一段時間,地面已全部硬化,且配套有簡易辦公用房。“我們也多次協調申請,但空地所屬單位卻表示這處空地規劃的是綠地。”可讓公交公司工作人員不解的是,既然是綠地為何要全部硬化且封閉?
背后:七成規劃公交場站沒落地
記者調查后發現,公交場站無法跟上的背后,是難以推進落實的規劃。據統計,在已批復的控規中,六個區共有232處公交場站,但有些規劃場站落在拆遷難度較大區域,不具備收儲條件;有的規劃在海水淡化場取水池,有的在膠濟鐵路所在區域,何時規劃落地遙遙無期。規劃的232處公交場站,目前只有70處落地使用,落地率只有三成多。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姜德志在“問政青島”欄目中表示,公交場站規劃難落地涉及土地使用問題。具體到如何解決公交場站規劃的問題,姜德志說,要把規劃的公交場站站址重新梳理一下,研究可操作性,還要跟公交、交運資源共享,在如何多措并舉推進公交場站落地問題上努力。
來源: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