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憲接受新華社采訪:保市場主體、促創新發展、迎“四海賓客”
新華社青島9月3日電(記者 張旭東 徐冰)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我國重要制造業基地、肩負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重要使命……山東省青島市在落實“六穩”“六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做出權威解答。
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一角(4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劉寶喜 攝)
問: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青島市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青島市把保市場主體作為“六穩”“六保”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青島市制定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政策,相繼采取“減免緩”稅費等措施,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159.07億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同時,青島市梳理穩崗就業、財稅扶持、房租減免等惠民惠企政策,制作成“青島政策通”二維碼海報,張貼于市場、車站、商超、社區等場所,讓老百姓知曉政策像買菜一樣方便,倒逼政策兌現落實。
此外,青島市開展“千名干部聯系服務萬戶企業”“千名金融服務專員聯系萬戶企業”活動,助推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截至目前,24家金融機構為1.7萬戶企業累計放款2195億元,累計授信4498億元。1至7月,青島城鎮新增就業47.39萬人,增長3.89%。
今年3月開始,青島市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已收到97萬余條訴求和意見,讓全體市民都參與到“六保”工作中。
這是位于山東青島高新區的建設中的濟青高鐵紅島站(4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問:在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關鍵要靠投資、靠項目,青島市如何依靠穩投資來穩預期?
答:年初,青島市向全球發出“青島:我們在線等您”的招商邀請,積極開展網上招商、線上洽談、遠程簽約,每月舉辦“網上簽約周”,上半年網上簽約項目588個,總投資6608.8億元;簽約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18個,同比增加5.8%。6月,青島市發起抓項目促投資“百日攻堅”行動,下更大氣力招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高端項目。
1月至7月,青島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高于全國6.4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1.8%,增速居山東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高于全國2.1個百分點。
6月15日,在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英吉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營銷人員通過廣交會直播平臺推介出口海外市場的健身器材產品。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
問:今年青島市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這與落實“六穩”“六保”有何內在邏輯與聯系?
答:面對疫情及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路徑、方式、動力和工具。
目前,海爾卡奧斯平臺已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獨角獸”,山東4.8萬家、青島1.13萬家企業正通過海爾卡奧斯平臺賦能發展。青島市抓住疫情下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改造需求更為迫切的“窗口期”,充分發揮海爾卡奧斯平臺優勢,大力營造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青島市研究出臺了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攬子”政策,發布首批500個“工業賦能”場景清單,成立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工業互聯網學院、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合作聯盟,依托海爾、海信等頭部企業帶動引領中小微企業深度融入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資本、人才、技術、企業、市場等資源要素,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集聚、互動、耦合,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智慧城市產業生態。
這是6月13日拍攝的“團委書記帶貨啦”直播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問:穩外貿、穩外資是“六穩”的重要內容,作為我國重要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市在這方面如何作為?
答:青島市堅定不移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用足用好青島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更有針對性地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
青島市大力推進“國際客廳”建設,為有意進入的國際市場主體,以及有意對接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目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國際客廳”,以及“山東會客廳”已開門迎客,與上合組織國家的“國際客廳”和央企“國際客廳”也將于今年開業。
通過“國際客廳”,全球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源源不斷地走進青島、走進山東、走進黃河流域,乃至整個中國和“一帶一路”更廣袤的空間。
6月3日,一批來自韓國、實現了全程追溯的商品進入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倉庫。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此外,青島市出臺《關于穩外貿保主體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保障等6方面的39項具體措施。1至7月,青島市外貿進出口3418.1億元,增長2.7%。其中,青島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3%,對東盟進出口增長21.4%,對歐盟進出口增長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