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觀察】讓“黃金地段產黃金”嶗山樓宇經濟大有可為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朱穎
樓宇經濟,是撬動城市發展的“新杠桿”。
嶗山區,瞄準機遇,找準定位,精抓實干,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嶗山區“億元樓”已達20座,這也意味著嶗山區已有五分之一的樓宇年稅收過億元。同時,也折射出,嶗山真正實現了讓“黃金地段產黃金”!
今年,嶗山區重點圍繞“戰略北進”,實施“樓宇經濟突破行動”,全面發力推動嶗山區樓宇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發展樓宇經濟,是落實“南提北進”,提升主城區發展能級的關鍵舉措。嶗山也將著力聚動能、增效益、促發展,打造嶗山樓宇經濟“升級版”。
高級經濟實體,樓宇經濟以最強勢頭聚攏各方資源
何為樓宇經濟?
樓宇經濟指利用城區新開發樓盤和閑置用房,以商務樓、寫字樓、科研樓宇等為載體,通過出租、售賣、合作等形式,培植新稅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經濟活動。
樓宇經濟是集聚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企業總部的高級經濟形態,能夠在非常集約的空間內匯聚可觀的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創造持續的就業與稅收,產生的財富效應與節地效應非常明顯。
“三縱四橫”架起嶗山樓宇經濟新版圖
高空俯瞰,嶗山區樓宇呈現“三縱四橫”空間規劃版圖。目前,嶗山區已聚集100余座樓宇,總建筑面積約700萬平方米,它們主要分布在南北“縱向”的海爾路、深圳路、松嶺路,以及東西“橫向”的香港東路、銀川路、遼陽東路、株洲路等干道周邊。
在這張“版圖”中,金融商務區、產業升級區、科研創智區如峰巒般凸起,在金融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形成一定集聚效應。
推動膠東經濟圈發展,打造樓宇經濟嶗山地標
如何“固本強基”是空間規劃及經濟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嶗山區發強發力,聚焦聚力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嶗山樓宇經濟板塊”,重點發展“三類樓宇”,進一步做大規模、做強特色、做優布局、做精服務,在具有引領性的領域、技術、模式上率先突破,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的樓宇經濟嶗山地標,推動膠東經濟圈發展,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打破“樓宇孤島”,按下產業鏈發展“加速鍵”
如何運用平臺思維做乘法,整合優勢資源?
為打破“樓宇孤島”,嶗山區加強樓宇各方聯動。探討設立“樓宇服務驛站”,緊盯樓宇服務“最后一米”,關注樓宇業主及入駐企業的政務服務需求,搭建政府與樓宇各方的橋梁。
誠意滿滿,“真金白銀”獎勵“騰籠換鳥”等樓宇
引巢筑鳳。有了樓宇,才有引發產業鏈的空間。對此,嶗山區與國際知名專業機構戴德梁行合作,高水平編制樓宇經濟發展規劃,凸顯嶗山特色、樓宇特質、產業特點,提前謀劃、統籌推進,樹立樓宇高質量發展導向。
今年,嶗山區出臺《嶗山區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積極鼓勵引導商務樓宇開發商和運營商高標準投資建設、高質量產業招商、高水平運營服務。在提升樓宇建設品質方面,最高可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
在增強樓宇產業招商方面,將給予符合條件的特色產業樓宇、“騰籠換鳥”樓宇、億元稅收樓宇不同程度的獎勵支持,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在打造等級樓宇、特色樓宇、億元樓宇、重大項目招引、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樓宇開發商(業主)或物業運營商、協(商)會獎勵補助,引領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
搭建樓宇可視地圖,創新嶗山“標準樓”模式
為了更全面關注樓宇建設發展動態,嶗山區還建立樓宇數字檔案,智能化搭建綜合信息平臺,摸清樓宇數據信息。嶗山區各部門協同配合,對重點樓宇實行“一樓一檔”動態管理,全面掌握建筑載體、入駐企業、稅源貢獻、產業形態等信息,建立樓宇數字檔案。
今年,嶗山區將新建、投用樓宇面積150萬平方米,累計達到850萬平方米,培育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標桿樓宇不少于20座;引進總部企業不少于10家,培育、引進獨角獸企業不少于2家;新增億元稅收樓宇不少于5座,總數達到25座以上,樓宇經濟總稅收達到215億元。
另外,嶗山區還將推進樓宇資源和項目資源精準對接、高效配置,加快匯聚創新流、人才流、資金流、項目流,促進行業鏈式集聚。
助力打造開放創新怡居山海品質新城,嶗山樓宇經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