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駕駛12萬公里 他是青島地鐵3號線的"金手柄"
青島新聞網8月6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宗斌)地鐵司機,是一個神秘的群體,一個默默奉獻的團隊。平時乘客總能透過站臺端門看見他們寬厚的背影、帥氣的動作。他們總在保障行車安全的第一線,確保乘客安全舒適的乘車。
在這個群體中有這樣一個身影,他中等身材,略顯普通的外表,筆挺的制服映襯著年輕而嚴肅的面龐,他就是青島地鐵駕駛公里數第一,安全駕駛12萬公里并獲得“金手柄”稱號的3號線電客車司機孫良智。6年12萬多公里的安全駕駛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深邃與沉穩。一個沉穩的電客車司機,一個平凡的共產黨員,從沒夸下什么豪言壯志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大國工匠精神。
他與青島地鐵共同成長
大學畢業后,孫良智就進入青島地鐵工作,親眼見證了3號線開通,為家鄉地鐵貢獻一份力量一直是孫良智的愿望。
“線路剛開通的時候,人員比較緊張,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更是常有的事兒,不過也是這些經歷才讓我快速成長起來。”孫良智這樣說道。作為青島地鐵的第一批司機,線路開通前期的調試十分艱苦,因青島地鐵3號線是山東省內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業務技能等方面都需要自己摸索,孫良智和同事們共同到廠家學習業務知識與車輛信號方面的原理,在不斷調試中逐步探索。
線路熱滑檢驗,他在第一線;車輛性能調試,他在第一線;特殊天氣支援,他也在第一線;節假日值班,他還在第一線。他說:“我是黨員,必須要沖在前面,有問題第一個頂上。”在電客車司機這種特殊的崗位中工作,體能和精力每天都在經受著考驗,黨員沖鋒在前,才是真正的模范帶頭。
他在細節中恪守責任與擔當
早班出勤,孫良智總會提前到崗,他說:“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挑戰,容不得半點放松,必須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準備時間。”
6年如一日,他總會比應出勤時間提早到達20分鐘,進行酒精測試、抄寫行車揭示、領行車備品,在派班員處出勤,根據分配的股道對相應列車進行檢查,防止列車帶病上線,孫良智對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早已駕輕就熟,但他依然一絲不茍,“細節決定成敗”成為孫良智用實際行動恪守的箴言。
“每天駕駛過程中,我們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隧道線路的情況,儀表、各種指示標識和指示燈狀態,在停站時注意乘客上下情況,掌握好關門時機,確保不會夾傷乘客,這些都是不起眼的細節,但積累起來才能保障行車的安全。”孫良智這樣向學員講解道。
標準化作業時刻不放松
乘客眼中,司機們每天在站臺上做著一些很奇怪的動作,但正是這套略顯夸張的手指口呼的標準化作業,才能為安全行車保駕護航,使司機在長時間的駕駛過程中不會出現紕漏。
一天下來,一千多遍的手指口呼和170多次的關門作業,兩千多遍呼喚應答,令司機嗓子沙啞、腰酸背痛,但即便如此,6年來孫良智從未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化作業他總是最為標準的那一個。
一件事情想做好一天容易,但若要6年如一日,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堅持,更要有高度的自律性。“黨章帶在胸口,給的是責任,也是對自己的監督和敦促”,孫良智時刻牢記著黨員的使命與責任。
心懷感恩,在平凡的崗位上完成光榮使命
時光在略顯單調乏味的工作中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孫良智的身影依然堅定且穩重,工齡較短的同事曾經向他取經,是什么驅使著他一直堅守崗位?他笑著答道:“長懷一顆感恩的心,充滿對這個崗位的熱愛。雖然司機的工作是枯燥的,每天坐在司機室重復著日常工作,但看到乘客小朋友隔著端門,向我們打招呼敬禮;看到好奇的學生在端門外等著我們打開司機室門;看到保潔大爺在我們立崗時伸出大拇指,那一刻,便是我們堅持的理由,那種榮譽感和使命感會讓你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入司6年,孫良智時刻堅守崗位,他前后共帶教了四批學徒,許多他教出的學員已經在其他線路上成長為骨干力量。業務是保障安全行車的基礎,扎實的業務讓孫良智引領著“徒弟們”的進步,也守護著乘客們的平安。6年來他完美的處理了百余次故障,用扎實的業務保障了行車安全。他先后被全國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工會聯委會評為“列車先鋒”、“紅飄帶軌道交通駕駛員”、年度服務標兵等。面對這些榮譽,孫良智沒有絲毫驕傲,他說:“我只是眾多地鐵司機中的一個,我沒什么特別的,保證乘客出行安全是我的職責,我會為之奮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