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人才,用人單位說了算!青島這波操作“很市場很硬核”
人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動能,只有用一流的人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業。
青島今年提出全年引進聚集各類人才25萬人的目標。在各行各業受疫情沖擊的情況下,這個目標一點都不低。
各地“搶人大戰”愈演愈烈。青島最近也是大動作頻頻,出臺了不少重磅政策。不過這次,青島拼的不是獎補力度,而是制度突破——
6月1日,青島聚焦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兩區”建設推出人才新政。政策最大的亮點在于,創新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把新銳人才、拔尖人才等評價權交給企業;根據產業需要精準引才,聚焦“兩區”重點產業領域尖端人才、外事外語外貿等人才,創新激勵機制。
同日,市北區也推出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緊扣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需求,出臺高層次產業人才認定辦法。將人才政策自主權交給企業,招什么人、讓誰享受政策,都由企業自己說了算,為企業招才引智提供政策杠桿。
不謀而合的兩波政策,改革力度很大,市場味很濃。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憑能力、憑實績、憑貢獻評價人才。青島如今更加關注的,是用市場的邏輯轉變引才留才用才的打法,在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基礎上,破除制度壁壘,增強人才活力。
01
引什么人才,先看有什么產業
去年以來,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的疊加讓青島再一次站上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要實現總書記為青島確定的戰略目標,打好打贏15個攻勢,走好開放創新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歸根到底靠大量優質的、與青島資源稟賦相匹配的各類人才。
目前,上合示范區各項工作快速起勢,總投資571億元的45個項目加快推進,新增307家貿易類企業入駐。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掛牌運行,政策試點加快實施,新增注冊企業1851家。
項目落地、企業入駐后就要搭班子組團隊,怎么吸引人來?如何避免泛泛的招才引智,實現人才引進與產業的高度匹配?
要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先要研究這里都有什么產業,需要什么人才。在最近出臺的人才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在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上下足了功夫。
上合示范區提出建設區域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和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則確定了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等重點產業。圍繞這些產業領域的尖端科研人才、外事、外語、外貿、國際金融、涉外法律等人才必然十分搶手。于是,青島聚焦“兩區”建設急需的人才擬定政策,創新重點領域人才激勵機制——
比如“兩區”全職引進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的尖端科研人才,可獲500萬元安家費;
貢獻突出的外事、外語和外經貿人才,可作為單獨系列參加市級拔尖人才選拔;
“兩區”支持發展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外資金融機構領辦人,與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合作的金融機構領辦人或入選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人才,最高可獲20萬元補助;
高層次涉外法律人才可按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標準給予30萬元獎勵資助;
賦予“兩區”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事業單位選人用人自主權,可采取備案制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或重大項目,可采取聘任制引進公務員。
青島市北區發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6月1日,市北區發布的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同樣聚焦企業實際需求,緊扣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圍繞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工業互聯網以及12大產業平臺、“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重點產業領域,市北區將市級以上總部企業、上市企業、重點稅源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等科技創新領域的高端研發人才,世界技能大賽獲獎者、全國技術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以及連續兩年稅前年薪80萬元以上高價值人才,直接認定為市北區高層次產業人才。對這些人才,市北區將給予個稅扶持、租房補貼、資金獎勵等政策,集聚高端產業人才、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02
是不是人才,用人單位說了算
圍繞人才的“引育用留”,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人才評價是個重要環節。
什么樣的人是人才?由誰來對人才實現有效評價?這些問題不解決,用人單位需要的人進不來,進來的人用不上,有用的人留不住,這是長期困擾用人單位的一大引才留才痛點。
企業和企業家處在市場的最前沿,最懂得市場、最關注趨勢、最了解技術,也最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過去,人才的認定和評價都是由企業推薦,區市層層選拔,最終“專家評審說了算”;如今,青島正在打破這樣的常規,將人才評價的自主權交給企業,招什么人、讓誰享受政策,都由企業自己說了算,為企業招才引智提供政策杠桿。
最近青島出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中,就呈現出“創新市場化人才評價”的鮮明導向。
比如針對“兩區”出臺的人才政策中,明確提出“兩區”5G、人工智能等“四新”領域高成長性機構,可自主推薦“新銳”人才,納入“未來之星”工程,2年培養期內,最高可獲100萬元培養經費補助;為“兩區”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可自主推薦人選,擇優納入青島“拔尖人才”管理。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既需要各類高端人才的引領,也離不開本土廣大技能人才隊伍的支撐。目前,青島技能人才的評價也放權給企業,“堅持誰用人誰評價,員工評啥等級,讓企業說了算。”
早在去年10月,青島就在全省率先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試點。今年3月又出臺《關于全面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在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職業(工種)及等級等方面全面放開限制,目前已有青島地鐵集團、雙星集團、青建集團等65家企業申請開展自主評價。
“因為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程序都由企業自己來確定,所以企業對評價結果必然認同,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評價權與使用權不統一的矛盾問題。另一方面,政府從評價實施者變為了評價指導監督者,既可以較好地解決一放就亂的問題,又有利于提升企業自主評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啤酒二廠廠長黃祖江說。
03
按薪定才、以賽選才
“按薪定才、以賽選才”,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憑能力、憑實績、憑貢獻評價人才。這樣的市場化、社會化導向正在青島由點及面地展開。
青島特鋼有限公司此前引進的一位高級工程師,是一位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行業的專家,公司給出的稅前年薪近百萬元,但在人才認定方面卻受到了缺乏人才獎項和稱號的限制。根據西海岸新區出臺的《關于人才引進“一事一議”暫行辦法》,經過“一事一議”評審,這位專家最終被認定為緊缺人才。2019年以來,西海岸新區先后開展了兩批“一事一議”引進人才,共引進10名高層次人才,拓寬了招才引智渠道,加快打造各類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最近出臺的“兩區”人才政策也明確提出,高層次人才可“按薪定才”發放“服務綠卡”。年度薪酬總額達到120萬元、80萬元、50萬元以上的人才,分別對應為青島市高層次B、C、D類人才,發放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在全市范圍內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37項“綠色通道”服務。
優質人才項目“以賽選才”納入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計劃。對獲得國家級及省級、市級大賽一定獎項且在“兩區”落地的,可以不再評選,直接納入青島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計劃,給予100萬元創業創新研發補助和30萬元安家費。
市北區推出的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中也提到,打破傳統的專家評審模式,實施“以賽引才”“以投引才”,加強與各類創投風投機構的對接合作,聚焦項目發展潛力、企業成長速度、獲得投資額度等維度,引進技術水平領先、市場前景廣闊、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人才項目。
今年青島的引才聚才目標為25萬人。為實現這一目標,青島將進一步強化市場化引才、產業聚才。
據了解,以“兩區”為試點,高成長性機構“自主薦才”、優質人才項目“以賽選才”、高層次人才“按薪定才”等市場化人才評價手段,對重點領域人才、外籍及港澳臺籍人才的激勵政策,將實行成熟一個,在全市推廣一個。下一步,青島還將制定新的人才分類評價實施辦法,擴大用人主體評價自主權;對高端人才項目“一事一議”,量身定制支持的政策辦法。
我們欣喜地看到,當下的青島,更加突出創新引領和創業貢獻,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青島競相迸發、讓所有人才的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融入青島發展大勢,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成為青島的“創新合伙人”。
作者 |佳音 策劃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