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3日訊(記者 黃曉)醫美作為醫療領域的一個分支,近年來正以每年30%的增速不斷壯大。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亂象浮出水面,打玻尿酸致雙目失明,打“瘦臉針”致肌肉壞死、面癱,“黑診所”無證行醫致人死亡……輸入“醫美”這個關鍵詞,隨手一搜,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亂象背后,行業如何實現良性發展?為此,青島新聞網記者采訪了幾位醫美行業從業者。
“暴利”又飽受詬病的醫美行業 陷入信任缺失的惡性循環
當前,中國醫美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2018年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正規醫美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元,大部分省份的醫美機構數量以超過1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加。就宏觀來看,醫美行業無疑是朝陽產業,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整形滲透率為2%,美國為12.6%、巴西11.6%(滲透率億每千人接受醫療美容療程為單位),由此可見,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空間巨大。
針對這一點,Dr.U博士醫美院長陸梓煜說:“作為醫美行業的從業人員,我覺得很幸運,中國醫美行業的發展和未來極其可觀,但行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會浮現一些問題。”她說道,行業不自律,非法從醫人員及產品大量充斥;行業廣告泛濫但是真正的科普少之又少;信息不透明,即使科普也難以獲得信任,關于醫療安全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當一個行業整體不被信任的時候,是行業的悲哀,也是每一個從業者應該反思和面對的。
“節藥獎”、“偷梁換柱”……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人鋌而走險,然而釀成的“苦果”卻要全行業共同背負。巨大的信任危機使得求美者不知道該信任誰,因此選擇了信任朋友,被帶入非法的工作室,造成了大量負面事件。一部分求美者對于正規機構也不信任,多家咨詢反復比價,最后對治療效果總會心存疑慮。而醫美機構為了增加流量入口,不斷加大流量投入,增加運營成本,企業利潤越來越少,同時為了搶奪資源,互相之間不斷攻擊,同行業不斷給彼此挖坑,惡性循環,囚徒困境。
劣幣驅逐良幣 “黑診所”是正規醫美機構的6倍
對于造成混亂的主要原因,Dr.U博士醫美非手術中心技術院長阮瀟舒副主任醫師認為,主要源于利益的驅使。他說:“當行業快速發展勢必會吸引大量非專業人員進入,其實這也是每個行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被利益驅使,很多醫生鋌而走險轉行進入這個行業,當競爭越來越激烈,暴露的問題也隨之增多。”
《2019-2025年中國醫療整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中顯示,我國正規的醫美機構約有9500家,而無證經營的“黑診所”則超過6萬家,是前者的6倍之多。“黑診所”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非法執業者是合規執業者的9倍,有15萬人之多。
對此,陸梓煜也表示,醫美行業在一段時間之內會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盡管如此,Dr.U博士醫美仍然堅持“敬畏生命,用美學與醫學實現人生的美好”的使命。陸梓煜說:“醫美首先是醫療,必須對生命本身心懷敬畏,有敬畏心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其次醫美不同于普通醫療,它須將藝術與技術高度結合,用美學指導醫學的實現。醫美也不應是一個孤立的美學表達,它須融合多美學形態,最終實現人生美好。市場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行業亂象會慢慢得到改善,但是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這種情況能夠更快一點。”
拒絕“網紅臉”、“明星臉” 醫生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醫美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它銷售的不是一個實實在在能看到的產品,而是虛擬化產品。而每個人又有自己的主觀意向,醫生需要在短時間內通過溝通與求美者達成共識。這就要求醫生有正確的審美和判斷。
“醫生要知道正常的底線在哪兒,做之前要多跟求美者溝通,不合理的要求必須拒絕掉。”Dr.U博士醫美整形外科院長、黑龍江瑞麗整形美容醫院整形外科技術院長楊永勝教授說,經常會有人拿著明星、網紅照片來整形,這種行為并不可取。雖說做醫美應該盡量滿足求美者的需求,但是超出了安全范圍和最基本的美學框架時就得果斷拒絕。
除此之外,溝通過程中醫生對求美者的術前評估也至關重要,楊永勝說:“常規的檢查是基礎,心理狀態是否健康也要同步考慮,避免事故的發生。醫生不是圣人,一個良心醫生是不會跟你講100%的,因為除了技術性問題,還有許多不可抗力因素。醫生要知道底線在哪,有經驗的醫生能做出準確的預判,能預測出做完之后的效果,知道哪里有風險,同時做的時候會給自己留‘退路’,一旦對方不滿意還能進行修復。”
醫美是醫療范疇 醫生的技術才是核心
今年,行業現狀下的公立機構和民營機構都活的比較艱難。陸梓煜坦言,她認為其實真正的戰爭應該在于合法醫美和非法醫美之間,無論是公立還是民營,合法機構彼此相互促力,從理論到實踐,從科研到服務,大家共同成長,才能使求美者獲益,讓非法機構無處遁形。
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揭露了驚人的“黑醫生”信息,數據顯示,在“黑醫美”市場中,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
原衛生部早在2002年曾發布過《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19號令),明確規定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須為“執業醫師”,其中提到執業醫師須“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并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工作1年以上”。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生殖科副主任第三軍醫大學孫中義副教授說道:“一個醫生的成長路徑是非常艱難的,但是目前整個中國的醫美環境導向是重產品輕技術的,不尊重醫生本身的價值。很多心內科、骨科的醫生在短期培訓后成了整形醫生,這個短期在很多非法機構不會超過1個月甚至只有三五天。”談到這次受邀參加Dr.U博士醫美的10年升級喬遷儀式,孫中義教授說,“Dr.U博士醫美讓我看到了她是在做順應時代變革的事,所以這次我帶了十幾個專家過來,為行業賦能。”
對此阮瀟舒院長也表示,培養一個行業醫生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按照正常流程,一名專業外科醫生在獨立執業之前,要經過至少十年的培訓。以自己為例,他曾在公立醫院工作過,完成醫學專業的本碩學習用了8年時間,之后還要進行3年實習才能獨立執業,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不僅需要從業年限、經驗的積累,還要有學術論文加持,一個醫生的成長周期是非常漫長的。而當喪失底線的非法機構遇上心智不健全的求美者,結果就是很多“老板”蜂擁而至,曾經的美容院、足療店搖身一變成為了“醫美機構”,美容師、足療師培訓幾天被包裝成“專家”或者“大師”,當過度飽和的“網紅臉”出現,整形失敗的案例被接二連三報道,真正的“黑鍋”又由誰來背?
呼吁行業回歸理智 “醫美白皮書”勢在必行
求美者的不合理需求、對醫生的輕視,以及大眾對于醫美行業的妖魔化,源于缺少正確的認知。陸梓煜認為,破局的第一步應該是讓大眾獲得更多真實的行業信息,由專業的人來為大家進行科普。出于這一想法,Dr.U博士醫美將在2020年啟動“博士級專家在博士——Dr.U博士醫美白皮書”計劃,由真正的博士級專家帶隊,邀請全國醫美行業內專業學者共同參與,從臨床醫學實踐到行業培訓,再到求美者教育,進行科研科普科教三位一體的白皮書計劃,讓行業權威與求美者實現零距離溝通,讓行業的風險被明確告知,讓實踐更有高度。
出身公立機構的孫中義教授表示,公立重科研和學術,而民營更注重服務和實踐。“目前中國核心技術、核心服務好的機構可以說是沒有的,公立醫院在服務方面有所欠缺,而民營醫院醫療技術相對薄弱。之前去歐美發達國家訪問時發現,頂尖的醫生、一流的服務都在私立醫院,這可能也是未來我們的發展方向。”孫中義說,“希望我們的加入,能為青島乃至整個山東地區的求美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打破行業‘天花板’。”
醫美行業有其特殊性,盡管行業還處于初創階段,但對于從業者來說,每一個非法機構所出現的事故都將透支消費者對于整個行業的信任。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希望行業多一些自律,讓非法行為無處遁形,讓誠信真的誠信。
文中涉及專家介紹。
2019-12-03 青島新聞網
2019-12-03 青島日報
2019-12-03 青島新聞網
2019-12-03 青島新聞網綜合
2019-12-03 青島日報
2019-12-03 青島日報
2019-12-03 北京青年報
2019-12-03 青島新聞網
2019-12-03 青島日報綜合
2019-12-03 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