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
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官網了解到,周光宏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肉品學研究與教學,是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研究方向為肉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據官網顯示,周光宏1994年起任南京農業大學教授,2011年7月至2019年3月任南京農業大學校長,2017年當選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肉禽魚蛋及其制品”委員會主席,2018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IAFoST Fellow)和美國食品工程院院士(IFT Fellow)。
(周光宏教授團隊)
啥是“人造肉”?能吃嗎?好吃嗎?
記者了解到,早在1953年,美國的科學家就已經申請過“人造肉”的專利。據了解,“人造肉”按照制造工藝和生產技術可分為植物肉和培養肉兩大類:植物肉是基于植物蛋白等原料,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肉類相似物;培養肉是用動物干細胞培育出的“人造肉”。兩者在主要原料、生產成本、技術路線上都存在差別。
據了解,植物“人造肉”通常以大豆、小麥、豌豆的植物蛋白為原料,應用擠壓組織化技術,在熱剪切和壓力等物理場作用下,蛋白質發生改性、分子鏈取向、重新交聯,使其具備動物肉制品的質地和口感。此次,周光宏教授的團隊培養出的“人造肉”,則屬于使用動物干細胞培養出來的,也就是“培養肉”。
說起“人造肉”,許多人會感覺到陌生,但對它的別名“植物肉”、“蛋白肉”、“素肉”也許有些印象。早在上世紀80年代,“蛋白肉”就已經被我們端上了餐桌,只不過那時候的“蛋白肉”能讓我們一眼就分辨出這不是“肉”。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現在的人造植物肉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口感上,都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到的肉類制品。
(網上在售某款植物肉餅配料表)
在今年8月16日的淘寶造物節媒體發布會上,就有觀眾品嘗過人造肉獅子頭和真肉獅子頭。10月11日,金字火腿生產的一款牛肉味植物肉餅在其網店開始銷售。據媒體報道,記者對金字火腿植物肉餅的口感和味道進行了測評,打開外包裝后紅紅的植物肉餅看起來和普通漢堡肉類似厚度約1厘米左右。記者在試吃后發現,多吃兩口就覺得這"肉"更像是某種豆腐皮,或者是很多層豆腐皮疊在一起咬在嘴里的感覺,它的香氣也和真的肉差距比較大。
“人造肉”價格并不親民最大難點在味道備受投資者青睞
據了解,目前在市場上能購買到的主要是植物肉,包括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加工出來的豆制品,以金字火腿的人造植物肉餅為例,產品內還會添加油、釀造醬油、甜菜紅,來彌補香味、色澤上的不足。
9月4日,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研發出以豌豆蛋白為原料的素肉月餅,在電商渠道限量1000份發售,售價為每盒168元,當日售罄。9月6日,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上架號稱“首款國產人造植物肉”的“珍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6塊)。記者在天貓看到,名為“金字人造肉植物肉餅牛肉味”規格為2盒4片的漢堡肉餅原價176元,即使折后價也要118元,每片就要29.5元,價格還是較高的。
(金字人造肉植物肉餅)
此前,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造肉”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怎樣研發出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人造肉食品,首先要實現的是餃子、肉丸等碎肉產品,繼而研制出完全模擬牛排、排骨、紅燒肉等人造肉產品。
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美國多家公司紛紛推出植物肉三明治、植物肉炸雞、植物肉漢堡等產品,受到市場熱捧;傳統肉類公司如嘉吉、荷美爾、泰森食品等,均通過投資或合作進入了植物肉產業。據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當屬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和Memphis Meats,三家公司累計融資金額約9.3億美元。而他們的支持者除了李嘉誠、比爾蓋茨等商界大佬,也出現了像泰森、嘉吉等肉制品巨頭。而國內的金字火腿在推出植物肉餅后,股價也接連漲停。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搶占風口,實際生產的就是傳統素肉的改良版本。盡管在口味、形態上有所改變,但口感上達不到與肉類類似。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可以做出接近肉類的口感。興業證券農林牧漁首席分析師陳嬌表示,中國肉制品消費市場的70%都是熱鮮肉和冷凍肉,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排、香腸、肉丸等冷鮮肉,中國消費者的接受度較低,“人造肉恐不符合國人的消費習慣”。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振
2019-11-19 青島日報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
2019-11-19 頭條青島
2019-11-19 即墨信息港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綜合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
2019-11-19 青青島社區
2019-11-19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