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連續舉行3場答辯“想透說清”
青島發改部門借外腦“創意青島”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借助“外腦”、開門做規劃,正在成為青島的一大新氣象。11月10日,青島市發展改革委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對《青島總體戰略構想》《青島市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青島市未來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思路研究》3個課題進行了集中答辯。這些課題事關青島未來發展大局,是創意青島的頂層設計,在大范圍問答過程中,想透了,說清了,為厘清青島所處的歷史方位、建設怎樣的青島、如何建設未來青島,統一了思想,吸納了民智,凝聚了共識。
此次答辯會可謂“陣容強大”。青島市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及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家,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機關全體干部、委屬單位負責人,各區市發展改革部門主要負責人,共約230人參加答辯。
答辯會上,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分管領導為主答辯人,牽頭處室負責人和課題組主要起草人為副答辯人,先由答辯人匯報課題起草情況,然后由受邀專家學者、青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和部分處室負責人逐一提出問題,答辯人逐一回答問題。未參與提問的與會人員則填寫了意見建議征集表,統一回收、梳理,好的意見建議,將被充分吸收采納。
青島處在怎樣的歷史方位?青島未來發展的愿景是什么?應該秉承怎樣的發展理念?
《青島總體戰略構想》給出的回答是:“秉承現代理念,用足開放手段,弘揚時尚精神,主打海洋特色,扭住‘活力’根本,打造‘活力標桿城市’。”“要圍繞‘向上看、向外看、向內看、向前看’四個維度,找到突破口。”“圍繞構建持續迭代產業生態,提出‘開放場景、跨界融合、精準聚焦、區域互補、未來留白’五大理念。”……
站在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產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下一步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和路徑是什么?
《青島市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給出的回答是:“應該按照科技創新、國際環境、城市競爭三大趨勢導向,加快既有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兩個問題導向,和建設國家縱深開放戰略支點、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大目標導向,進行產業遴選。”“重點發展前瞻型、成長型、支撐型、魅力型四大產業類型,發展數智經濟、新制造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生命經濟、樞紐經濟、體驗經濟七大經濟形態,發展5G、AI等十五個重點產業。”
肩負國之重任的青島,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怎樣的短板與不足?規劃建設什么樣的基礎設施才能滿足青島未來發展所需?
《青島市未來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思路研究》給出的回答是:“堅持‘站在未來看現在’,大膽謀劃與細致論證相結合、遠期規劃與近期重點相結合,超前謀劃未來基礎設施投資思路。”“超前謀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支撐膠東半島一體化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撐城市大框架展開,推進重點組團連片開發有機銜接;支撐新興產業發展,實施“5G+AI”導向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工程;支撐城市功能提升,前瞻布局一流城市基礎設施;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臺上,答辯人的匯報理念超前、觀點鮮明、邏輯清晰,令人信服。
臺下,專家提問不講客套、針針見血、直抵穴位,發人深思。
“如何更好承接青島承載的國家戰略?”“如何確保戰略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如何處理好制造業與服務業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的同時,如何確立自身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城市的性質定位與功能定位要區分清楚。”……
《青島總體戰略構想》副答辯人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石俊娜對參加這樣一場特別的答辯感觸很深:“我參加過很多城市不同項目的內部論證會,但還是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范圍、有分量、有影響力的公開答辯,體現了青島的發展改革部門真正想把事情做好的決心。”
與會的有關專家表示,重大課題公開答辯既是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創新,更是打破了少數人研究、少數人決策、少數人知曉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平臺思維、流程再造的形式,推動形成了重大課題調查研究的大協作格局。
青島正處于國家戰略疊加的重要機遇期,對事關全市發展的重大事項超前謀篇、統籌布局、加強研究、狠抓落實,是擺在發改人面前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我們以答辯的形式對重大課題進行集中研究論證,就是聚焦厘清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和怎么落實,通過思想碰撞、頭腦風暴、智慧交流,增強把握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謀劃工作的高度、寬度、深度、精度,提高調研成果的科學性、嚴謹性、穩定性,確保調查研究的成果真正務實管用,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青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李剛說。
青島大范圍的公開答辯肇始于15個攻勢。今年以來,青島聚焦城市發展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強力發起了15個攻勢。從4月14日至6月26日,利用15個晚上,完成15個攻勢作戰方案的答辯,理清了干什么、為什么、怎么干問題,開闊了視野,找準了穴位,凝聚了共識。自此,公開答辯成為青島優化城市治理的一項創舉,領風氣之先。
可以想見,如果這一創舉能夠成為全市各級各部門的普遍遵循,開門納智、集思廣益,將匯聚更多的智慧與共識,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與動力。同時倒逼各項頂層設計從制定之初,就追求科學、嚴謹,經得起各個層面、各個角度的審視和質疑,顯著提升制度設計的科學性,避免先天缺陷造成損失。
(記者 沈俊霖)
2019-11-10 青島新聞網
2019-11-11 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
2019-11-11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9-11-11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9-11-11 青青島論壇
2019-11-11 青島財經網
2019-11-11 青島晚報官微
2019-11-11 青島日報
2019-11-11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9-11-11 青島電視臺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