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注冊國內外企業900多家,20多家金融機構入駐,啟動產業項目78個,總投資869億元——
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掛牌運行2個月
成果豐碩,亮點紛呈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自8月31日掛牌以來,圍繞106項改革試點任務,積極出臺政策措施,廣泛開展宣傳推介,大力開展精準招商,不斷落地創新業務,制度創新成果初步顯現,片區建設全面提速,成果豐碩,亮點紛呈。
記者自市商務局獲悉,掛牌滿2個月,青島片區啟動產業項目78個,總投資869億元,計劃完成投資202億元。新注冊企業900多家,吸引20多家金融機構入駐,引進重點工業項目19個,總投資81億元。
招商引資:精準推介,成果顯著
掛牌以來,青島片區將高質量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建設的有力抓手,按照山東總體方案賦予青島片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圍繞現代海洋、國際貿易、先進制造、航運物流、現代金融等五大產業領域,大力開展精準招商。據悉,日本精密模具項目、韓國麥斯勞特(MRT)智能制造項目等14個日韓高精尖行業項目,以及一批貿易類、現代海洋類、金融類、生物醫藥類及創新合作類項目相繼落戶青島片區。
掛牌滿兩個月,青島片區已吸引新增市場主體900多家,新入駐銀行機構、基金公司、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20多家,新引進重點工業項目19個,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81億元。片區內共有在建、待建產業項目78個,總投資869億元,計劃完成投資202億元。
為擴大片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青島片區利用各種平臺,廣泛面向國內外企業以及日韓、新加坡等國家開展招商推介。近期,片區內先后舉辦了工商聯企業政策說明會、新時代中日經濟產業合作對接會、金融政策解讀及項目發布對接會、海關政策解讀會等多場推介活動;赴韓國首爾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論壇,積極利用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等重大活動平臺進行專題推介;在全球范圍內聚合資源,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以及跨國公司、領軍企業,開展精準對接,吸引眾多投資者來青島片區投資興業。
搭建平臺:吸引創新要素集聚
掛牌以來,青島片區持續推進產業載體規劃建設,吸引貿易類、創新類、新興業態類等中外企業集聚。
目前,總投資30億元的中日生命健康中心、青島港貿中心、九鼎峰貿易大廈三大中心項目已集中開工;自貿大廈已正式啟用,搭建了青島片區科技創新轉化、新型業態培育、海洋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此外,按照“內外聯動、協同發展”的思路,青島片區規劃建設的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工商中心、科創中心等“六大中心”全面投入啟用,共同承接片區注冊企業入駐辦公,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
其中,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持續推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板塊建設,區內德國企業中心、博士邨、國際合作創新中心、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眾多平臺,可供新注冊企業辦公使用。 10月22日,片區內舉行了海創融園·博士邨入駐儀式,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中心同步成立,40名高端人才入駐博士邨公寓,領銜哈船海智科技、數智船海科技等創新創業項目,積極打造海洋高端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圈”。
政策保障:打造最優制度供給
自貿試驗區是“種苗圃”,不是“栽盆景”,要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試驗田”作用。為加快推進片區建設,促進制度創新,青島研究出臺了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打造最優制度供給、營造最佳營商環境、釋放最大改革紅利。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出臺了《關于支持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創新行政審批服務的政策措施》,包含精準賦權、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再造審批流程等三個方面21條創新舉措,其中16條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青島海關出臺了《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十八項措施》,在推動綜合保稅區轉型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拓展港航輻射功能、推動陸海統籌發展等五個方面制定28項措施,全力服務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青島片區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創新現代金融方面,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了《青島市支持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金融機構落戶若干政策》,對落戶青島片區的金融機構除給予自貿試驗區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若干政策外,還給予眾多注冊、辦公場所、經濟貢獻等方面的補助,最高能達到1億元。
此外,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青島市分局還將圍繞簡化外匯業務手續和流程、提升外匯資金使用效率、增強跨境投融資靈活性等方面給予市場主體多重政策紅利,降低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準入門檻,放寬保證金使用和結匯管理,取消資本項目賬戶開戶數量限制,幫助青島片區的涉外企業提高資金管理效率、降低財務資金成本,營造更加便利高效的外匯營商環境。
在打造航運貿易中心方面,青島市海事局出臺了《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十項舉措監管》,包括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減證便民”,全面推行自貿試驗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和開放入級檢驗,實施集裝箱班輪和國際郵輪霧航效率提升工程等,積極助力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改革推進:制度創新成果初顯
青島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政務服務、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等多領域改革協同推進,改革亮點頻現,制度創新初結成果。
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加快推進流程再造。青島片區率先上線企業注冊智能登記系統,企業登記進入“秒批”時代;“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服務)”,深化“一次辦好”改革等措施已經落地;對重點難點項目實行環保專人專班跟蹤服務,為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在片區內設立了知識產權巡回法庭和糾紛訴調中心,實現知識產權案件民事、行政、刑事“三審合一”;設立知識產權仲裁院,來自德、英、美等國家的70名學者專家組成仲裁員隊伍,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提供專業仲裁。
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持續提升便利化水平。青島片區內,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海關驗收,順利完成首票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商品通關,利用青島原油倉儲優勢,爭取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加快集聚境內外原油貿易商開展原油現貨交易,開展原油離岸、在岸和轉口貿易;期貨保稅交割試點順利推進,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發布的全國10家20號膠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公告中,保稅港區獨占6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測試運行,已開展中轉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51單,貨物通關效率有較大提升,與韓國釜山港相比節省了1.5天;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落地實施,幫助企業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金融領域改革,不斷推出金融創新業務。青島片區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涉海金融服務,發展現代航運金融服務業,設立青島國際海洋產權交易中心;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先后在片區設立分支機構,出臺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方案,創新開展金融業務。
其中,青島銀行結合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企業需求,推出全國首筆中國—新加坡貨幣互換新元融資業務,把中新貨幣互換項下新元貸款299萬新元(約合1500萬人民幣)發放給青島片區的注冊企業世紀瑞豐集團有限公司,此舉為全國首例,該模式賦予企業更加靈活的融資和結算方式,有效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助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青島片區內積極開展高水平中德合作辦學,推動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青島科技大學中德校區2019級新生開學,標志著山東自貿試驗區批復后首家雙元制教育項目正式啟用;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面向國內外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加大招引力度,豬八戒泛東北亞知識產權平臺、美國IPwe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等高端知識產權項目先后落戶,為青島片區知識產權運營和保護充實了服務力量。
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海洋領域改革試點任務加快落地。青島片區內。“優化海洋生物種質進口程序”“搭建國際基因組學聯盟”等試點任務已經落地,“發揮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作用,深化開放合作”“國際海洋組織設立分支機構”等試點任務取得階段性進展;片區內成功舉辦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東亞海洋合作論壇,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有關自貿試驗區負責人等200余人出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青島)自由貿易戰略研究院和自貿50人論壇研究院同步揭牌;片區依托青島華大基因,推進全球生物基因組大項目和“數字化地球”計劃,以國際海洋基因組學聯盟為平臺,吸引華大智造總部基地項目落戶;青島海關進一步優化生物特殊樣本進口專屬通關流程,整體通關時間低于2天,較以往縮短15天以上。
作為山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中面積最大、位置最重要、試點任務最集中的部分,青島片區內包含了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等多個功能區,外向型經濟活躍,政策疊加優勢明顯。
下一步,青島片區將加快出臺片區實施方案,瞄準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和探索中日韓三國地方經濟合作三個方向,聚焦五大重點產業,開展特色化、差異化改革探索,努力把青島片區建設成改革開放的試驗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引領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示范區,打造成為中國山東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耿婷婷)
2019-10-29 青報網
2019-10-29 青島日報
2019-10-29 鳳凰網青島
2019-10-29 大眾網
2019-10-29 大眾網
2019-10-29 齊魯網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
2019-10-29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