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被“功能區試點改革”刷屏,市委書記王清憲集體談話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對領導干部工作提出要求。四大功能區緊隨其后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市委關于各自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調整配備的決定。
伴隨著四大功能區領導班子的集體亮相,青島功能區改革正式進入落實推進階段,配齊新領導班子的功能區究竟要如何建設?來聽聽各功能區領導人怎么說。
青島4大功能區領導班子齊亮相
10月24日,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市委黨校集體談話試點改革功能區領導班子,新任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即墨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領導班子集體亮相。
次日,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分別召開全體干部大會,宣布市委關于各功能區領導班子調整配備的決定。
根據市委決定,
王波兼任青島高新區工委書記,李鴻雁任青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王震、黃迪勇、蒲洪強、紀芳任青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
張軍兼任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肖焰恒任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王學東、吳平、賈強、王厚恩任青島藍谷管理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孫海生兼任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工委書記,王錦玉任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褚衍坤、王振任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
王波兼任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工委書記,秦青松任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會主任、工委副書記。
此次功能區領導班子的亮相,是一個月前青島“功能區原有班子‘全體起立’,面向全市公開選聘”的結果,他們既有重要經濟職能部門的業務骨干、區市黨政班子成員,又有企業董事長,也有從中央國家機關引進的人才,并具備一個共同的特質——“能干”!
青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鴻雁此前擔任過嶗山區副區長,具有扎實的基層工作經歷;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肖焰恒出任過青島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有著多年的功能區管理經驗;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管委會主任王錦玉長期接觸金融領域,此前擔任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市金融辦副主任;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會主任秦青松曾分別在市物價局、市工信局出任過副局長。此外,肖焰恒和秦青松還是青島市首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員,實訓領域均與金融有關。
從官方履歷可以看出,4個功能區主任的工作經歷各有著重,與各自功能區的定位卻相互契合,而4個功能區的書記均由所在地區委書記兼任,預示著官方也將給予功能區建設最大程度的支持。
青島功能區:找好定位,明確方向
推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是青島改革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最先批試點的這4個功能區,任務尤其繁重。
作為肩負著“為后續青島的功能區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任務的試點先行區,這4個功能區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找好自身定位,并以此來明確未來的建設方向。
設立于1992年的青島高新區,是國內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名思義,這是一家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發展核心的國家級功能區,深耕軟件信息產業、醫療醫藥產業、智能制造與新材料產業、金融業、互聯網產業、高端服務業六大產業,已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位列第10位。
而青島藍谷自誕生之日起,便已明確了“海洋科技新城”的發展定位,深耕海洋科技研發、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海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海洋教育文化和人才聚集、海洋旅游和健康養生等領域,截止目前,已引進了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22家“中字頭”“國字號”科研機構。
成立于2014年的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是我國唯一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布局了金融核心區、創智區、后臺服務區三個功能板塊。2019上半年,金家嶺金融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9.38億元,新引進金融機構及類金融企業89家,累計落戶891家。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以軌道交通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園區,建有全國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布局產業集聚、科技創新、產城融合等領域發展。區域內生產的動車占全國運營動車組的60%份額、占城軌地鐵車輛的25%,產業集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可以說,此次先行試點的4個功能區定位十分明確,既相互獨立又互為依仗,而它們的未來要如何建設,又將如何以產業功能區建設引領全市的經濟發展,無疑是此番改革歷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4大功能區怎么建?
一個產業功能區的存在,相當于一個小型“城市”,既要產業集聚、經濟發達,還要功能齊全,生活便利。
在產業發展方面,改革的最終目標便是要趨于專業化,聚焦企業和市場需求,發力創新、管理、運營,并擴大放大自身的優勢領域,形成專業的創業集群。這一點,成都產業功能區和北京金融街的成長值得青島借鑒。
青島
以成都武侯電商產業功能區為例,這里現已聚集了聯想集團、神州數碼等電商龍頭骨干企業及京東集團、科陸電子等總部項目40余個,有各類電子商務企業225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927億元。
成都武侯電商產業功能區深耕電商產業,目標十分明確:2025年建成三個千億級電商產業集群,在政策、資源、項目加注功能區的同時,能夠緊緊抓住機遇,加快項目引進、吸引企業入駐、大力培養人才,做到以絕對的硬件優勢助力產業及功能區長久發展。
成都
同樣是“成功”,北京金融街的成功,卻與成都產業功能區有著很大的不同。坐落在首都西單以西、西二環以東的中央政務區,北京金融街的存在首先具備了政策、環境的便利。
1993年,一則《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啟了中國金融業的爆發式增長,北京金融街得到順勢建設與發展,此后的幾十年,發展金融產業的戰略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從未動搖,金融街的服務,至今還在延續著“政府+街道+商會+企業”的模式。
北京
相較于產業集聚對于功能區建設的直接影響,宜業宜居的生活品質的提高,更多則是為留下企業、項目、人才做足準備。醫療、教育、交通、商超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綠化、公園、道路、住所等生活環境的改善,都將為聚集產業要素、吸引優秀人才產生巨大的作用。
作為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社會服務的主戰場,功能區需迅速完成體制機制改革,集聚產業集群,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目前,青島這4個試點功能區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想要比肩國內成熟的功能區形態,青島依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些,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項目的匯聚、人才的賦能。打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功能區,青島正全力以赴。
2019-10-29 青報網
2019-10-29 青島日報
2019-10-29 大眾網
2019-10-29 大眾網
2019-10-29 青島日報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
2019-10-29 青島日報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
2019-10-29 齊魯網
2019-10-29 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