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腎炎飲食誤區
時間:2012-01-04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合理的飲食對病情的治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大多數的人們對腎炎的飲食存在片面的認識,往往會使病情加重,正確的飲食患者朋友并不一定知道,所以才會造成疾病的惡化,更加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走出腎炎飲食誤區是非常重要的,就讓我們的專家詳細的講解一下吧。

簡單的介紹走出腎炎飲食誤區。
1、不吃鹽或用秋石代鹽
由于大家都知道鹽與水腫直接相關,所以許多慢性腎炎病人對吃鹽特別注意,甚至不吃鹽,會產生別的癥狀在患者身上表現出來。專家指出,限鹽對高血壓、水腫、少尿的慢性腎炎、腎衰竭病人是必要的,但限鹽不代表不吃鹽,除非高度水腫需嚴格限制鹽甚至限水,一般應采取低鹽飲食。因此慢性腎炎病人對鹽的攝取,應視具體情況由醫生而定,還有些患者用秋石代替鹽也是不可取的。秋石分淡秋石和咸秋石,淡秋石的主要成分是人中白和食鹽,亦有用人中白、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咸秋石主要成分如食鹽,所以用秋石代替食鹽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2、多喝“骨頭湯”能補鈣強身
慢性腎炎病人體質較弱,且患者多伴有鈣、磷代謝異常,表現為低鈣高磷血癥。由于患者消化道功能受到影響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使鈣在腸內吸收減少,腎炎病人常表現為低鈣。同時,由于排磷減少,且內分泌紊亂,因此病人存在高磷狀態。骨頭湯中含有較多的磷,喝了骨頭湯攝入了大量的磷,造成磷在體內蓄積,加重了高磷血癥。因此,喝骨頭湯不但改善不了鈣缺乏。
3、素食不含蛋白
慢性腎炎、腎衰竭患者由于腎臟代謝能力下降,慢性腎衰病人應強調低量優質蛋白飲食。有的病人認為素食不含蛋白,因此長期素食。實際上這是對食物蛋白質的誤解。急慢性腎炎治療專家、食物蛋白質來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方面,雖然大多數植物蛋白質的含量較動物蛋白質含量低,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面粉的蛋白,豆類及豆制品的蛋白質含量都是有的,由于植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較少,且含鉀高,因此不適合慢性腎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