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精神分裂癥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1)遺傳因素:臨床遺傳學研究,證明遺傳因素在本病的發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調查,發現本病患者近親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數倍。與患者血緣關系越近,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越高。有關孿生子的研究預告,本病單卵孿生的同病率比雙卵孿生一般高4~6倍,寄養子也是如此。關于遺傳途徑,目前多處于假設階段,許多作者傾向于多基因遺傳,即疾病是由于幾對致病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近幾年由于分子遺傳學的進展,英國科學家在精神分裂癥家族聚集性較明顯的家系中進行研究,提示本病的病理基因位于第5對染色體,引起精神學界的重視。
2)內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發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發病率在絕經階段也較高。以上臨床事實說明內分泌在發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3)病前個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邏輯性思維差等特殊的病前個性特征導致精神分裂癥的人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50%~60%.
4)環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兒,其成年后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期及圍產期的合并癥,也使本病的發病率提高。
5)社會心理因素:有學者認為,社會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發生中起決定性作用,國內12個地區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經濟水平高與經濟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別有顯著性,在業人群與不在業人群的患病率也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生活的物質環境差、經濟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大、社會心理應激多有關。
6) 年齡:發病于15歲以前者,預后多較差,且衰退迅速易慢性化。
7)起病形式:隱襲起病,病期長或急性起病經治療而曠日持久不能緩解者,常易致精神衰退。
8)誘發因素:起病時無明顯的精神因素或軀體因素作為誘因者,預后較差
9)癥狀及病型:具有精神分裂癥典型癥狀,如固定而持續的迫害妄想和偏執癥狀,或行為退縮,情感遲鈍者預后不良。單純型、青春型預后較差。
10)社會環境及遺傳因素:家庭經濟水平低,家庭關系欠融洽,生活照顧不周,以及無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都會直接影響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預后;有精神分裂癥陽性家族史者預后多數不良。
11) 復發次數;復發次數愈多,獲得良好緩解的可能性愈小。
- 精神分裂癥的常識
- 妄想癥與精神分裂癥
- 間歇性精神分裂癥
- 單純型精神分裂癥病人護理須知
- 精神分裂癥常識簡介
- 精神分裂癥病因
-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介紹
-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都有哪些
-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分析
-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的因素簡單介紹
- 精神分裂癥治療
- 精神分裂癥急性發作怎么辦?
- 精神分裂癥急性發作怎么辦?
- 消除精神分裂癥的方法有哪些
- 精神分裂癥的心理療法
- 精神分裂癥癥狀
- 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早期基本癥狀
-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
- 發展期精神分裂的主要癥狀
- 精神分裂癥的表現有那些?
- 精神分裂癥飲食
- 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癥食療
- 精神分裂癥飲食注意事項
- 精神分裂癥的飲食注意什么
- 精神分裂癥飲食應注意什么?
- 精神分裂癥預防
- 精神分裂癥復發的預防
- 精神分裂癥的三級預防
- 精神分裂癥的預防方法
- 做好精神分裂癥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