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早期檢查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2-01-04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肝癌的早期檢查方法有哪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1.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目前診斷肝細胞癌特異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在診斷、判斷療效、估計預后、預防復發中有肯定的作用,常作為B超、CT的輔助檢查。當AFP>200ug/L、持續升高2個月以上、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等疾病時,就可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診斷為肝癌。
但需提醒的是-甲胎蛋白不能診斷所有的肝癌,因為尚有30%-40%的肝癌患者檢測的AFP呈陰性,對這些患者應借助B超、CT等相關檢查,必要時還可用肝動脈造影或B超導引下的穿刺活檢等手段來明確診斷。
2.CT、MRI:CT、MRI能準確反映出肝臟的病理形態變化,如病灶大小、形態、部位、數目及有無病灶內出血壞死等,可彌補B超檢測的不足,所以常作為估計病變范圍的首選檢測方法。
3.血清酶:肝癌時血清中的乳酸脫氫酶、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等都會高出正常值,所以血清酶也常做為肝癌的輔助檢查項目之一。
4.B型超聲:B超特點是易操作、費用低,可檢出大多數肝臟占位性病變,是診斷早期肝癌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但B超對于較小的結節(直徑<1cm),超聲檢測的準確率較低,此時要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如CT、MRI(磁共振成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