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17日訊(記者 任俊峰)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島高新區結合前期調研中查擺出的問題,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提升政務服務效能,讓辦事企業群眾享受數字化、智慧化政務服務帶來的便利。
“以前辦理排水許可需要準備十多份紙質資料,現在資料直接可以在網上提交,也解決了我們紙版文件的存檔困擾。”斯坦德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高偉表示。日前,青島高新區推出排水許可“零材料”辦理模式,實現全流程電子化發放,便利了企業辦事。
據悉,2023年,青島高新區“零材料”辦理事項在原來基礎上又增加了50%,通過數據互通共享、電子簽章等技術手段,實現申報企業身份數據自動填,申請材料100%免提交,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排水許可、施工許可等事項都可以納入零材料審批,將數據智能技術與審批業務深度融合,可以為企業“秒”出電子證照。同時,辦理結果“秒”推到監管部門,實現審批、監管有效銜接。
大力推進“數字化+政務服務”是青島高新區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聚焦經營主體反映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青島高新區通過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變“事件解難”為“制度解難”,以扎實作風和有力舉措增強企業和群眾滿意度。
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是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尺度。“前一天晚上9點,我們才剛剛簽訂總包合同,第二天上午,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工作人員就到我們公司指導材料填寫。利用智能化填報系統,僅用了1小時就拿到施工許可電子證,真的太方便了!”阿斯利康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經辦人高經理感慨道。
上門服務是青島高新區推行的工程審批“項目管家”審批模式中的一個環節。在對阿斯利康的審批服務中,青島高新區為企業單獨繪制了“專屬審批流程圖”,讓企業辦事一目了然。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為項目在辦理工程建設審批方面提供幫辦服務。
為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青島高新區還全力探索政務服務新模式,結合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數字化場景,通過強化智能導服、OCR識別、跨部門證明協查等數字能力支撐,實現施工許可辦理“零證明材料”“零印章”“零時限”“零基礎”,有效保障項目的早開工、早建設。
據統計,2023年,青島高新區共為40余個重點項目解決開工手續辦理困難等問題。截至2023年底,企業設立全程電子化率達94.26%;累計為區內市場主體發放免費印章9799套,節省企業成本578萬元。全年實有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5.29%、實有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2.12%,兩項指標均位列全市第一。
一串串數字,印證奮斗足跡;一項項成果,見證主題教育成效。下一步,青島高新區堅持慎終如始,持續用勁用力,以企業和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全心全意為群眾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