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最近發現徐州路上新建了一處養老中心,想知道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務?”“近期流感嚴重,去醫院就診的人多,請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不能打針?能不能自己帶藥?”日前,市南區“暖南惠民向您報告聽您建議”活動在香港中路街道五四廣場社區啟動。活動組建起由書記、區長、副區長和民生領域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隊長的11支小分隊,走進社區召開座談會,和居民“嘮家常”,在基層一線尋訪并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
“四下基層”是轉變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法寶,是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強黨的建設、做好各項工作的寶貴財富。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青島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機制,把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重大任務,把調查研究作為重要路徑,把解決問題作為關鍵導向,把推動發展作為落腳點,抓出主題教育高質量好效果,用實干推動發展、取信于民。
以學鑄魂,入腦入心
青島各區市、各市屬功能區堅持理論宣講下基層,讓政策方針在一線落地,推動主題教育入腦入心。
城陽區堅持把推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作為領悟思想偉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分類開展宣講,讓黨的政策走進群眾,匯聚民力,激發動力。該區統籌抓好領導干部宣講、行業部門宣講、基層宣講隊伍宣講,全區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分管領域、所在黨支部、聯系社區開展宣講435場,覆蓋2萬余人。打造“城”心說百姓宣講品牌,發揮社區書記、先模人物作用,用“鄉音”傳“黨音”,開展“書記說”“老兵說”等特色宣講。推出“點單+派單”宣講新機制,制定“宣講菜單”,群眾按需“點單”,將宣講地點延伸至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等基層一線。
此外,城陽區還通過“互聯網+”深化學習,精心制作200余期理論微視頻,組織開展視頻直播、小喇叭宣講等特色活動,通過專題學習卡片引導市民隨時隨地掃碼學習,推動黨的方針政策進入千家萬戶。
深入基層,一線解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青島各區市、各市屬功能區深入基層“聽實話、察實情、尋良策”,把群眾上訪變為領導下訪,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搭建起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推動調查研究走深做實見效。
平度市制定《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調研聯系點制度》,建立調研聯系點清單,實行工作進展兩周一報、典型做法一線直報、重點問題一案一報,建立“基層點題、干部領題、一線解題”機制。平度市還將每月第3個周定為“無會周”,市級領導認領突出問題開展解題式調研,累計解決問題198件。同時,扎實開展“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活動,通過網格員入戶“采”、干部下沉“排”、調解中心一站“解”,累計調處矛盾糾紛6837起、化解率達98.6%。用好“送上門的民意”,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帶案下訪、重點約訪、實地督訪,包案化解突出信訪問題139件,化解率達95.9%。
市北區用好一個專題、一張問卷、一次入戶、一場座談“四個一”調研法,主動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開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484篇。各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民生懇談”,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現場參會,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敞開心扉聽群眾“吐槽”、找問題原因、定處置方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200余條,提出改進舉措1800余條,1300余條已轉化為工作推進的具體成效,有效推動解決停車位改造等問題430余個。同時,區級領導帶頭、部門跟進,機關黨員全員參與,常態化開展部門進社區、街道進網格、社區進家門“三進”走訪活動。活動已梳理物業服務、樓院改造等群眾關注問題1550項,黨員干部與1600余戶困難家庭“聯戶結親”,認領微項目170個、解決微心愿4610個。目前,該區已開展兩輪“大接訪”,領導干部包案化解重難點信訪事項,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公開接訪2300余次,接訪群眾3400余人次,解決問題1100余個。
為民服務,推動發展
“真是非常感謝,為我們及時提供的這600萬元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貸款解決后,青島聚福廣進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維千終于松了一口氣。張維千愁眉得展,多虧碰到了下沉一線走訪企業的萊西市夏格莊鎮經貿委工作人員。得知企業資金需求迫切,夏格莊鎮第一時間對接萊西市國有資產投資服務中心及國有平臺公司,最終由青島萊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出面為其提供銀行600萬元貸款擔保,切實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
青島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緊扣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抓住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搭建“和樂鄰”社區廚房、社區便利店、美食街等服務場景,與社區原有幼兒園、足球基地等服務平臺結合,提升居民整體幸福指數;依托“大社區·大物業”智慧平臺,針對社區“一老一小”及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做到“未訴先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島中德生態園著力破難題、促發展、辦實事、解民憂,不斷完善“大社區·大物業”管理服務體系搭建,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新樣板。
即墨區建立完善常態化下沉基層現場辦公機制,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通過聽取企業和項目建設方意見,在全區推出“35條”創新措施,推出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拿地即開工”等項目服務機制,在全省首推工業廠房“竣工即投產”改革,19個項目已享受“竣工即投產”服務,6個項目已通過“預驗收”。通過現場調度,推動48項民生項目全部完工,新確定的2024年度70個省市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開展“聯企助企部門行”活動,確定66個部門聯系261家重點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100多項。組織“局長進大廳”活動,31個單位負責人現場解決問題160余項。全面深化“街道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幫助群眾解決問題232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