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11日訊(通訊員 劉海豹)為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監測與評價工作,了解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和動態變化,確保生態環境遙感解譯數據真實可靠,7月中旬以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組織開展了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野外核查工作,并于日前圓滿完成所有點位的詳細核查信息。
據了解,今年即墨轄區內共有12個核查點位,包括4個典型地物核查點位、7個動態核查點位和1個邊界核查點位,涉及涵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6類土地利用類型,點位比較分散且分布范圍廣。
“接到工作通知后,即墨分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精心謀劃、迅速部署,成立了由骨干力量組建的核查小組,并組織召開工作部署討論會,進一步分解細化工作任務,依據經緯度、遙感判讀類型、覆被類型所在鎮(街)等基礎信息,同時借助GPS工具箱理清標記各核查點的具體位置,詳細制定了核查計劃表,包括每天核查點數、最優核查路線、核查時遇到的問題及處置預案等,為順利完成2023年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野外核查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監測一科負責人閆志海介紹。
時值盛夏,烈日當頭,空氣中涌動著滾滾熱浪。連日來,監測技術人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點位偏遠、高溫等諸多不利條件,先后奔赴全區7個鎮(街)12個點位,手持GPS定位儀對點位實際位置進行核實,認真比對、核查點位遙感判讀類型與實際覆被類型類型是否相符、地貌類型、全景景觀類型、全景景觀特征、野外定點類型等內容,充分摸清點位及周圍以及點位變化情況。同時詳細記錄土地利用類型、地貌類型、野外定點類型、土地覆蓋邊界和草地蓋度等具體核查內容,并拍攝遠景和近景照片,累計整理現場核查照片近百張。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具有大范圍、快速、動態、客觀等技術特點。通過此次核查,將進一步提升全區自然生態保護監管能力,對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閆志海表示,下一步,即墨分局將根據野外核查情況,做好實地核查資料和影像信息的收集與整理,修正遙感解譯結果,并及時形成核查報告上報,為提高生態環境遙感解譯精度、評估典型區域生態環境狀況提供基礎數據,為全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監測與評價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