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5月13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逄曉)5月12日,李村街道南山社區“南山友鄰”品牌正式亮相,“雙報到”單位、社會力量的項目認領活動同時啟動,這標志著南山社區在“紅色引擎”驅動下,“一核兩翼”治理共同體愈加規范化、制度化。
用好黨建“一條線”,織密治理“一張網”!
近年來,李村街道南山社區圍繞高效能治理,在實踐中逐步探索,不斷破題。一方面,通過“微言議事廳”推行“拉家常”議事會工作機制,將程序化議事化繁為簡,把“開會”變成“聊天”,把被動“坐等”變成主動發現。用協商達成共識,群眾的“氣”順了,事情更好辦了,用柔的方法取得硬的效果,打破過去社區建設都由“政府說了算”的固有模式。另一方面用“五社聯動”機制強化全域融合聯動發展,以“南山友鄰”構建共同體,加快形成為基層賦權、減負、增能的強大合力,提升基層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小社區有大能量!
活動現場首批7家“南山友鄰”齊聚一堂,“雙報到”單位李滄區審計局、重慶中路第一小學以及黨建聯盟單位公安局李滄分局團委、轄區某部隊搶修搶建隊“資源入社”,駐區銀行、專業社會組織等“友鄰”“揭榜掛帥”,實現了從區域化共建到跨區域共建的重大飛躍。多元化資源的積累、深耕和整合,是開創“南山友鄰”服務品牌的目標,首批“南山友鄰”將通過生動實踐解答南山人“強社惠民”的“方程式”,為社區治理能力集成提升提供新樣板。
留住熱心人,調動更多人!
“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在南山社區已經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居民和單位正自覺投入到社區治理和服務的行列,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和成效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南山友鄰”順勢而為,“新形勢下,如何讓基層力量有加強、結構有優化、能力有提升、發展有空間、奉獻有關愛,調動更多群眾積極性,全域融合聯動發展。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打造不僅面向居民,也要讓企業、商戶參與到街區規劃中。”南山社區黨委書記王偉有思索,也有探索,她表示,只有當社區中每個微觀個體的需求、智慧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尊重與滿足,整個社區的韌性和生命力才能得以充分彰顯。
每一件訴求背后反映的都是群眾的心聲,“南山友鄰”將從“微”處著手,關注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尊重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訴求,不斷優化社區服務供給內容、標準和流程,從細處著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啟動儀式現場,“南山友鄰”通過街區探索、小組頭腦風暴、同理心地圖繪制等形式,提出了針對南山社區微更新的“街區提案”,“小巷點亮計劃”“童繪社區·便民藝術櫥窗”“小海燕城市研學漫游記”等項目的正式發布,也意味著“南山友鄰”開啟的“南山換新”之旅正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