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場以“腸癌源頭防控”為主題的專家高峰論壇在中國青島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當下腸癌發病逐年激增的嚴峻現狀,從人體微生態的角度深度剖析了腸癌發病的源頭,旨在找到遠離腸癌的路徑、策略及措施,為國民腸道健康保駕護航。
本次高峰論壇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指導,與會專家學者討論了“腸道菌群失調與黏膜炎癥、息肉及腸癌的關系”、“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腹瀉、炎癥性腸病的發病機制與合理治療”、“腸癌源頭防控的策略與措施”等熱點問題。為腸癌源頭防控發聲,對腸癌源頭防控的落地提出了重要的建設性建議,對逆轉腸癌高發將產生深遠影響。
陳萬青: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預防腸癌
國家癌癥中心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教授表示,找到腸癌發生發展的源頭,積極開展腸癌源頭性防控,對于遠離腸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陳教授認為,科學的預防腸癌應該從改變生活習慣,治療腸道菌群失調,維持腸道菌群健康,也就是從腸癌發生的源頭進行干預。
李延青:開展腸癌的源頭性防控要注重“醫防結合”
本次高峰論壇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副主任委員李延青教授認為,腸道菌群失調,微環境改變與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從對因治療菌群失調、腸易激、炎癥性腸病恢復微生態平衡的角度開展腸癌的源頭性防控,方向正確,意義重大。
李教授表示,開展腸癌的源頭性防控要注重“醫防結合”,其中“防”是基礎,“醫”是補充。并指出為了將腸癌源頭防控推動的更加有力,應積極開展酪酸菌等微生態制劑對于防治息肉、腺瘤發生發展的隊列研究。
崔云龍:腸癌連年劇增高發的原因是未從源頭防控
崔主任表示,腸癌連年劇增高發的原因一是未從源頭防控,二是人體微生態知識普及不到位,廣大民眾對腸癌高發的根源-腸菌群失調的嚴重危害不了解。希望借這次腸癌源頭防控高層專家論壇,能夠引起全社會對于腸癌源頭防控的高度關注,就此開啟中國腸癌源頭防控的元年,逆轉腸癌高發的嚴峻局面,為國人的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為2035健康中國實現貢獻力量。
肖純凌:全方位加強腸癌源頭防控新觀念普及
肖教授表示,從人體微生態角度提出腸癌源頭防控對解決腸癌高發的現狀很有指導意義,今后應從三個方面加強腸癌源頭防控新觀念的普及。首先是加強醫科學生對微生態學的系統學習,建立起人體微生態理論基礎;其次應將人體微生態學納入醫生的繼續再教育;三是應通過各大媒體、學術交流平臺等媒介,將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普及到每一位國人。
袁杰力: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大便惡臭為腸癌高發埋下隱患
袁教授指出,從消除菌群失調恢復微生態平衡的角度開展腸癌源頭防控是切中了腸癌發生的核心。
袁教授強調,有慢性腹瀉、腸易激、炎癥性腸病以及便秘便臭人群應引起高度重視,應及時補充863創研成果酪酸梭菌制劑阿泰寧、爽舒寶等,快速修復受損的腸粘膜,消除炎癥,減少腸道有害菌數量,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從而遠離腸癌。
江學良:炎癥性腸病抗炎治療應同步重視腸道內環境的改變
江學良教授指出對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的治療應在控制炎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863創研成果酪酸梭菌制劑——阿泰寧治療,實現抗炎癥的同時,改善腸道微環境,才能消除復發的誘因,大幅度減少復發的次數,并為干細胞的正常分化營造良好微環境,從而遠離腸癌。江教授強調,服用863創研成果——阿泰寧期間一定要做到忌口且足量足療程。
周巖冰:腸癌切除手術后服用酪酸菌制劑有益于病人術后的愈合
周教授表示,腸癌切除手術會對腸粘膜、腸道菌群造成破壞,嚴重影響腸癌患者的術后康復,術后服用酪酸菌制劑有助于修復粘膜加速康復。手術畢竟是一種以損傷人體為代價的迫不得已的治療方式,只有積極消除誘發腸癌的微環境因素,對因治療腸易激、慢性腹瀉、炎癥性腸病,才是上工治未病,從源頭防控腸癌,避免手術。
陳廷濤:863創研成果-酪酸菌制劑在腸癌預防和輔助治療中有良好效果
陳教授闡釋了酪酸菌制劑阿泰寧消除腸道炎癥、營養修復腸粘膜的效應機制以及聯合沙利度胺對消除胃癌術后化療的嘔吐具有良好效果,酪酸菌能抑制腸內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修復腸粘膜,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從而在結直腸癌預防和輔助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陳教授強調,阿泰寧實現了常溫儲運,保證了從出廠到服用的活菌數量不減,確保了臨床療效。
白楊:酪酸梭菌在腸道疾病以及腸癌的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南方醫院消化科副主任白楊教授指出,在應用863創研成果酪酸梭菌制劑阿泰寧治療重癥慢性腹瀉加腸易激患者必須堅守“飽和療法”才能快速“沙漠變綠洲”獲得滿意效果。應該讓更多醫生和患者了解酪酸菌有效作用的機理是其有效成分-酪酸既能快速營養修復患者受損的腸粘膜、消除炎癥、恢復腸功能,又能快速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快速康復并遠離腸癌。
吳遠彬:將科普及研究做到位推動腸癌源頭防控落到實處
論壇最后,國家科技部人才科普司原司長吳遠彬做了總結發言。
吳司長表示,首先應大力開展線上線下人體微生態科普工作,讓全社會了解人體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推動腸癌源頭防控新觀念深入人心;其次,應圍繞腸癌源頭防控繼續系統深入開展基礎及應用研究,探索發現更多早期預警指標為防控提供有力工具;
總結:
與會專家均表示,“首屆腸癌源頭防控高層專家論壇”對于解決我國腸癌高發的嚴峻現狀意義重大。為了推動腸癌源頭防控的落地實施,達成了三個共識:
1、應大力開展人體微生態知識的普及、讓全社會認識到腸菌群失調有害菌泛濫,產生的各種腸毒素是誘發腸道黏膜炎癥、息肉乃至腸癌發病的根源。只有高度重視腸道菌群平衡的恢復保護,重視腸易激、慢性腹瀉、炎癥性腸病、便秘便臭的對因有效治療,及時修復粘膜,消除炎癥,才能從源頭遠離腸癌;
2、應通過多中心、隊列等繼續深入開展酪酸梭菌制劑阿泰寧等微生態制劑對于營養修復受損腸粘膜、消除炎癥、減少息肉及腺瘤發生發展的保護作用,為腸癌源頭防控提供循證醫學和大數據依據;
3、建議把2023年5月7日設定為腸癌源頭防控日,把2023年設定為腸癌源頭防控元年,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加速腸癌源頭防控新觀念的普及,早日逆轉腸癌高發的現狀。
本屆論壇吸引了三百位多位微生態行業相關的從業者到場聆聽,新華網、人民網、頭條、百度、網易、大眾網、青島新聞網等近 30家媒體參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