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為什么要“押寶”工業互聯網?
2000年后的電腦互聯網時代,誕生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青島缺席了。
2010年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青島缺席了。
復盤過去,青島錯過了互聯網加資本騰飛發展的20年。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帶狀產業鏈、供應鏈的斷裂,倒逼市場提前接納以網狀生態為特點的工業互聯網。
一個新的分水嶺到來了,在以電子商務、智能搜索、門戶網站(客戶端)等為代表的商業互聯網起飛20年后,工業互聯網的大幕拉開了。
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工業互聯網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
如果說新基建是路,那么跑在這條路上的車就是工業互聯網。商業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營銷體系,但對整個工業生產的產業鏈、供應鏈影響有限。工業生產從原料采購、產品設計到生產加工的基本流程,與幾十年前并沒有本質區別。而工業互聯網的變革對象,正是產業鏈、供應鏈,就如同商業互聯網重塑了商業形態,工業互聯網將重塑工業形態。
為什么青島要“押寶”工業互聯網?
因為工業互聯網的市場潛力完全不亞于已經深刻改變人們生活的商業互聯網。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按照18%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來算,預計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商業互聯網的巨大產值,已經證明了這種針對生產關系的平臺型技術革命能夠帶來多么驚人的帶動力,直接帶動了許多城市的突飛猛進。
例如阿里巴巴,2019年營收3768億元,杭州正是在阿里系帶動下,成為國內互聯網高地;騰訊2019年營收3126億元,更成為深圳一系列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平臺溫床;即便在BAT中漸落下風的百度,2019年營收也達到1074億元,依然是北京重要的互聯網核心競爭力之一。
當初包括整個青島在內的山東,完整錯過了商業互聯網20年的發展機遇期,這是一個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遺憾。其中不得不承認的是,以大型國企為主體的企業結構,以重資產制造業、能源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造成了包括山東在內的許多北方省份船大難掉頭、與大眾消費市場有隔閡的短板,在商業互聯網的發展中,先天不如中小型民企、輕工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
工業互聯網不同,它瞄準的是變革工業生產領域的生產關系,它更側重于工業而不是互聯網。最關鍵的是這個領域里,大家基本都處于同一起跑線,高地尚未形成,青島機會巨大。
首先,青島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雄厚的工業基礎,31個制造業大類齊全,在全國都不多見。
工業互聯網瞄準的是工業生產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這當中牽扯到眾多紛繁復雜、糾纏難解的細節問題、流程問題、成本問題、談判問題……所涉及到的原料價格、采購渠道、產能爬坡、成本控制、工人管理等等一系列環節,都是工業互聯網可以大顯身手的應用場景。而缺乏場景進行實驗認證,正是工業互聯網當下發展的痛點之一。
此外,工業互聯網到底怎么用在這些場景里?這既需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也需要對工業生產中痛點所在的精準把握——懂互聯網更得懂工業。在青島,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幾十年的市場磨練中,對于工業、對于制造的理解自然非比尋常,工業互聯網應該在哪些環節發力,沒人比“老工業”們更清楚。
其次,青島在新基建布局上的“先下手”,率先為工業互聯網的起跑鋪路:
2019年6月,青島提出加快發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2019年12月18日,青島市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推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用新一代基礎設施支撐新興產業突破;
2019年12月31日,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速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率先推出市場化運作的5G基站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
2020年1月13日,青島公布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新基建項目達20個,總投資632億元。
最重要的還在于,青島已經出現了平臺級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卡奧斯。
2019年9月20日,海爾正式發布COSMOPlat,中文名稱“卡奧斯”,它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居國家級10大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平臺名單首位,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匯聚了3.4億用戶、4.3萬家企業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
以卡奧斯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是由傳統的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型,是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并且,這是用戶深度參與企業全周期全流程,零距離互聯互通,以創造用戶終身價值的智能制造模式。從卡奧斯的運營經驗來看,這種模式主要體現在互聯工廠的三聯三化:三聯——聯工廠全要素、聯網器、聯全流程;三化——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
在許多人看來,具有制造業基礎的青島,是工業互聯網所需的絕佳場景。不過,青島要發展工業互聯網,除了布局新基建、發展新技術之外,在工業這個本行上也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升級,才能為工業互聯網串聯供需兩端、連接上下游首尾提供最“舒適”的產業溫床。
不得不承認,青島制造業近年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困局和挑戰。
從中小企業自身困局來說,很多從事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轉型困難;從整體產業生態來說,產業鏈不齊全,上下游企業形不成協同。作為青島的“王牌”,家電產業的本地配套率僅有40%,而合肥能達到70%。問題在哪?核心就是產業生態打造不到位,包括土地、資源、人才、日常生活等,各領域往往都是各行其是,搞人才的、搞創新的、搞產業的,相互之間沒有很好地互動。
而具體到操作層面,對平臺的打造、對龍頭企業重視不夠。例如怎么盡快向工業互聯網開放青島的全部應用場景,怎么讓包括卡奧斯在內的平臺盡快賦能青島工業發展,就急需青島提供具備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這也關系著青島諸多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因為在傳統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疫情顯著沖擊外貿需求的情況下,依托工業互聯網孕育出的新模式、新業態,是中小企業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密切上下游合作、在產業鏈中精準“卡位”、提升產品及服務附加值的一條“捷徑”,這條“捷徑”目前依舊“地廣人稀”。
“押寶”工業互聯網、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過程,其實也是青島企業轉型升級和賦能的過程。如果當下的青島能迎難而解這個難題,那么,擁有豐厚制造業基礎的青島,完全有機會做成全球最大、最好的工業互聯網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