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6日訊(記者 孫志文)位于李滄區九水東路130號的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將自己定位為”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地”,除了提供傳統園區和傳統孵化加速器提供基礎服務和孵化加速外,他們希望從青島和山東本地的產業基礎出發,將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山東傳統企業進行結合,為傳統企業找到增長的“第二曲線”。
日前,由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和青記智庫主辦的青嗅沙龍·精創營專場聚焦“產業互聯網時代,青島傳統企業的換道超車機遇”,邀請曾在傳統企業數字轉型領域有過實操經驗的一線大咖做客,提出了“大企業提供場景具體需求,引入外部創新企業合作,進而裂變”的“企創協同”模式,幫助青島傳統大企業降本增效抑或開啟第二曲線,甚至成長為獨角獸。
據了解,本次沙龍邀請了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秘書長徐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生態官、MA Club創始人檀林,山東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祝衛國,信聯科創副總裁崔磊,云基眾智創始人楊輝,中科云創始人胡華敏,梔子花開創始人蔡春等眾多一線大咖,帶來對“產業互聯網時代,青島傳統企業的換道超車機遇”的深入思考,為產業互聯網時代山東傳統企業的轉型提供一條可操作的路徑。
在充分考慮山東本土制造業需求的基礎上,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引進了微軟加速器,打造精創營,希望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給予本土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需要的干貨。
當天,信聯科創副總裁、精創營項目負責人崔磊在青嗅沙龍·精創營現場主題分享中表示,產業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協同創新,共生多贏?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有著自己的考量。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始終以企業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在青島既有產業基礎上引入所需創新企業,幫助其進行數字化轉型。同時,創新區也致力于搭建企創協同平臺,橋接行業企業和創新企業,使之相互賦能。崔磊:“作為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區,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正是一個以打造新動能產業加速平臺為目標的中間人。希望更多的創新企業加入到這個平臺,協調創新,共同發展。”
對于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生態官、MA Club創始人檀林有獨到的見解,他在主題分享中表示,數字化轉型將襲卷所有行業,數字經濟的原材料是數據,生產加工的產品是信息和知識,信息和知識是需要連接才能實現價值的,信息和知識溝通連接的渠道越多、效率越高,它實現的價值也就越大。檀林:“數據技術驅動企業產品服務化、服務智能化、員工社會化、客戶員工化、資源共享化、公司平臺化六大‘蝶變’。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需要用創業方式開啟‘第二曲線創新’,變身為產業中臺。開啟‘第二曲線創新’不僅需要新的技術,也需要刷新底層商業操作系統和認知。”
在青嗅沙龍·精創營現場,青島本土企業酷特智能工學院副院長宋燕展示了從紅領轉型而來的成功案例,她表示,酷特智能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時高效地連接匹配客戶和供應鏈,使需求直達供給,供給直接滿足需求,以此提高滿足需求的能力和企業的盈利能力,管理成本降低了5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了20%以上。
山東開來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周東升則帶來主題演講《資本視角的傳統制造業轉型路徑分析》,他認為:“企業成功轉型升級,首先需要技術的賦能,其次需要貼近市場前沿,根據市場動態做出反饋,同時還需要持續的投入,建立起業務廣度和深度的護城河。新材料、新技術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青島本土傳統產業企業應該依托自身的制造業優勢,通過外部嫁接新材料、新技術,借外力實現數字化轉型。”
活動期間,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生態官、MA Club創始人檀林,山東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祝衛國,信聯科創副總裁崔磊,云基眾智創始人楊輝,中科云創始人胡華敏,梔子花開創始人蔡春還圍繞“青島傳統企業如何通過數字化創新開啟第二曲線?”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
在論壇中,針對國有企業創新問題,云基眾智創始人楊輝介紹,國企創新需要企創協同,一開始植入一個新的技術或產品,在大企業的加持下,這個技術或產品就能裂變成更多的產品,進而轉化成訂單,創造收益。
而作為精創營第一批入營企業負責人的中科云創始人胡華敏則表示:“很榮幸參與微軟加速器精創營,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很多大咖講師分享了企業創新方面的干貨,幫助我們尋找有效資源、開展技術指導、拓寬市場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