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了生態循環生產,養豬場穩定健康發展。
即墨區藍村鎮小埠后村養豬戶江世巖在畜牧專家的指導下,建設了300立方米的沼氣項目,1000多頭豬每天產生的糞尿都可以轉化為沼氣、沼液、沼渣,進入蔬菜園和農田,形成了生態循環生產,養豬場穩定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即墨區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針對市民普遍關注的當地生豬存欄量下降,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熱點問題,組織畜牧專家深入一線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穩存欄、促發展、保供給”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區政府出臺了能繁母豬和育肥豬政策性保險、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政策、生豬良種補貼政策。
通過“畜牧科技服務熱線”和開展“畜牧科技人員聯系養豬大戶”活動,向養豬戶傳授生豬疫病的識別、鑒別診斷知識,以及防控和應急處置措施;解決養豬戶在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遇到的難題。
中心還從優化生產方式入手,指導養豬場配套完善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糞污沉淀池和堆糞棚,達到防雨、防滲、防溢的環保要求。積極推廣節本增效的生豬飼養管理技術和“種養結合、糞污就地消化”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進一步提升全區生豬養殖現代設施化水平、科學的飼養管理水平和生豬的單位產能,促進生豬生產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