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充足、管理得當,今年嶗山秋茶品質進一步提升。
嶗山地處黃海之濱,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0%,云霧繚繞,年降水量較多,山泉、溪流密布,土壤肥沃,營養元素含量多,是北方少有的茶樹生長適宜區。仙山圣水出好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嶗山茶享譽海內外。9月5日,記者從嶗山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的嶗山秋茶已經陸續上市,因為雨水充足、管理得當,今年嶗山秋茶品質進一步提升。
現場:茶園里一片采茶忙
9月5日上午,記者趕到了王哥莊街道,不少茶園里呈現出一片繁忙場景,今年的嶗山秋茶已經開始上市。港東社區居民劉曉艷有幾十畝茶園,她還在浮山后開了一家叫“憶壺春”的茶葉店,以前店后廠的模式在經營嶗山茶,這段時間很多老客戶都來訂購嶗山秋茶。聊起嶗山茶,她來了興致,“都說好水養好人,其實好水更養好茶,嶗山茶就是好喝。我遇到過很多喜歡喝茶的市民和游客,很多人在品嘗了嶗山茶后,都會豎大拇指。”
“現在,我自家的茶園每隔10天要采一茬鮮茶葉,平均5斤鮮茶葉炒制一斤干茶。”劉曉艷告訴記者,今年嶗山秋茶的銷售價格每斤在200元左右。因為今年雨水豐沛,管理也比較到位,產量跟往年持平,品質進一步提升。中午時分,在王哥莊街道的碧海藍田生態農業園里,40名采茶女工正在采茶。63歲的采茶女工魯珍玉說,她們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5點半要趕到茶園,開始一天的采茶工作,每天要采茶10個小時,一天下來可以賺取100元收入。記者得知,每名采茶女工每天大約能采15斤到20斤鮮茶葉。嶗山秋茶的采茶期從8月下旬持續到10月份。
亮點:嶗山茶年產值超6億元
在沙子口街道的萬里江茶場里,工人也正在忙著采秋茶。嶗山茶協會會長、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崇煥在溫室大棚里查看培育的新品種。
江崇煥介紹,1959年,嶗山區“南茶北引”獲得成功。60年來,嶗山區在開展嶗山茶樹良種選育,培育“嶗山綠茶”良種品系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品質獨特、特色鮮明的嶗山綠茶。嶗山綠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超群品質,被譽為“江北第一茶”。嶗山茶是“嶗山區高效農業的支柱產業”和“青島市十大旅游特色產品”。近年來,嶗山區把茶葉確立為農業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重點培植,致力建設“江北第一名茶基地”,全區茶業實現了量的擴大和質的飛躍。嶗山茶現已成為享譽全國的一張靚麗名片。目前,嶗山區種植茶葉面積兩萬多畝,年產干茶1260多噸,產值超過6億元。全區已擁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52家,涌現了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加快了茶葉產業化進程,目前茶葉生產已發展為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為更好培育嶗山茶品牌,發揮品牌優勢,嶗山茶協會于2007年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嶗山茶證明商標”。為了管理好嶗山茶證明商標,嶗山茶協會先后出臺了 《嶗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等6個規范性文件。嶗山茶證明商標使用單位由2009年26家增加為2019年32家,輻射面積達80%,提高經濟效益30%以上。迄今為止,已有3家企業商標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目前嶗山茶標準化認證共24家,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2家,綠色農產品一家,有機茶認證1家。嶗山茶已暢銷北京、濟南、東營等北方大中城市,并銷往韓國、日本等國外市場,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2009年,嶗山茶證明商標被第三屆中國商標節評為最具競爭力的地理標志;2010年至今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13年被評為青島市十大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嶗山茶區域品牌價值由2010年4.2億增加到2018年12.21億。
特色:標準先行讓嶗山茶更好
2006年10月份,“嶗山綠茶”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9年11月26日由江崇煥帶頭起草的 《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國家標準》全票通過了國家標準委員會的審查。從2011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嶗山綠茶從播種到運輸銷售都將實施國家標準。
嶗山綠茶的國家標準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三大類,其中感官指標指嶗山茶分為特級一等和二等、一級、二級、三級,特級色澤綠潤,具有豌豆香,二級色澤墨綠,具有栗香。理化指標共有六項,包括水分不能高于7%,碎末茶不能高于5%。衛生指標主要執行國家對于食品的強制標準。 2019年4月,萬里江主導實施的中國標準化協會團體標準《茶葉品鑒嶗山綠茶、紅茶、白茶》在全國發布實施,嶗山綠茶、紅茶、白茶的品鑒有了統一標準。
發展好嶗山茶除了制定標準外,嶗山區的茶場還在更新品種、提高炒茶技術上下功夫。經過6年專心鉆研,江崇煥在2014年研發出了嶗山白茶新品類,并在2015年獲得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江崇煥從1999年開始,歷經五載,經上百次試驗,反復研究栽培技術,培育出烏龍茶樹苗60萬株,終于將青茶(烏龍茶)在北方制作成功。2008年“嶗山青茶(烏龍茶)的研制與開發”獲省林業科技成果獎三等獎,2016年獲得中國農業最高獎“農業部農林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創新:讓嶗山茶更有影響力
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志峰介紹,嶗山區推行了一系列扶持壯大嶗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種植、加工、宣傳營銷、質量監管、市場整頓等關鍵環節入手,采取全過程、全方位的產業促進措施,做好從茶園到茶碗的全程化監管,有力地提高了嶗山茶的品質,提升了嶗山茶的品牌影響力,提振了茶農種好茶的信心。
在2009年茶園用肥直補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10年開始實施的以藥、肥、苗種三項直補為主的嶗山茶扶持政策已連續實施了10年,10年間,區財政共投入直補資金7000多萬元,通過茶產業“三項直補”,共為全區茶農采購發放有機肥13000多噸、生物農藥56000多升,繁育引進龍井43、福鼎大白毫等優質茶苗改良茶園1000多畝,有效帶動了嶗山茶的標準化生產水平提升和茶農增收。嶗山區還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立項建設,爭取中央、市和區三級財政資金1200多萬元,對萬里江、云霧、曉望、涵雪等6家茶葉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規模化茶園的基礎設施配套進行了改造和提升,提高了全區無公害茶園和有機茶生產基地的建設水平。“青島農品的宣傳片在央視重磅亮相,讓嶗山茶的名氣進一步提升,我們將繼續努力,下大力氣把嶗山茶這個青島農品的靚麗名牌打造得更有含金量。下一步,嶗山區還將加大對嶗山茶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在打造高品質的基礎上,通過推進茶產業三產融合,鼓勵更多茶企走出去,宣傳嶗山茶品牌,在全國乃至全球提升嶗山茶的知名度。”高志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