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街道匯勤農業的梨園里用上了多項“黑科技”。
進行梨苗主干“打彎”
夏季是梨樹生長的關鍵期,農諺講,旱棗澇梨。今年,平度市的降水量較往年有所偏少,不少梨農正忙著引水灌溉、施肥追肥,為秋季豐收打基礎。可與梨農們下地干活時的“著急忙慌”不同,該市李園街道匯勤農業的梨園里因為用上了多項“黑科技”,一派從容淡定。日前,記者實地探訪,揭秘“黑科技”助力果品種植的全過程。
平度果品種植用上“黑科技”,精準灌溉、自動檢測病蟲害智慧農業服務平臺。
給每棵果樹精細施肥
“我們的果園面積目前在1800畝左右,梨樹種植面積為750畝,約10萬棵。”匯勤農業總經理聶易田告訴記者,這么大的果園,如果采用傳統灌溉和施肥方式,一遍下來大概需要3至5個勞動力,整整一周的時間。眼下正是灌溉施肥最忙的時候,可果園內加上這位總經理,也只有5個管理人員。原來,該果園采用了國內最為先進的智能施肥系統,水肥在中控車間按比例調好,由智能施肥機加壓,沿著滴管線路輸送到每棵果樹,實現精準灌溉、精細施肥。
“用肥量、灌溉時間都有程序設定,其他工作全自動完成,只要2個人就能干了。”聶易田說,智能施肥系統對灌溉、施肥的精確把握,有利于梨樹種植的標準化。
一排梨苗“共享”一枝干
說起標準化,就不得不提該果園內在梨樹上采用的“連體栽培技術”。在果園的技術示范區內,該公司的技術總監趙學禮對該技術進行了演示。一壟一年生的梨苗,只有一根主枝干,第一棵梨苗枝頭向南側彎曲嫁接到第二棵梨苗的主干上,第二棵的枝頭嫁接到第三棵的主干上,以此類推。一壟梨苗,就像排著隊的小朋友,手臂前后相搭,在玩搭火車的游戲。
“看似很簡單,但對嫁接技術和嫁接后管理的要求都非常高。”趙學禮說,梨樹單枝連體型栽培技術目前還處于探索推廣階段,但通過到日本的考察學習來看,嫁接后的果樹之間的營養互通,見果期、豐果期可提前一年實現,在光照、水、透風、營養供給等方面更為穩定,果實品質更為穩定。
此外,如果一排果樹中一旦出現病株,傳統種植模式下,該病株需要替換補栽,必然會造成減產。而采用連體嫁接的病株主干截除后,由樹體保證營養供給,基本不會影響果枝產果。“果樹嫁接完成后,兩壟之間再架起拱棚固定坐果枝,便于以后除草、修剪、噴藥乃至收果等多種田間植保機械的綜合運用。”趙學禮補充道。
“一只眼睛”監測每棵果樹
如此少的人員又是如何管理好偌大的果園的?“多虧了與青島農業大學的合作成果轉化。”聶易田來到整個果園的管理“中樞”,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巨大的顯示器。配合果園內的高清高分辨率監視器,可以觀測到每棵果樹的生長情況。
該果園去年啟用了由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計的智慧農業監測系統,可對梨樹全生長周期進行監測,配合已經成熟的聯網技術,可以對果樹的病蟲害、土壤濕度、氣溫等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判斷。“如果某一棵果樹發現病蟲害,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相關數據也會向園藝學院的專家教授傳遞匯總,提出防治建議,并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建立生長模型,未來可以指導農業生產。”聶易田說。
低成本高品質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多種智慧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運用,平度市匯勤農業產業園在果品種植上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適度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和全程機械化,果品品質更穩定,優級果率高,價格也比普通梨每公斤高1元。其梨樹種植成本相應減少20%,每畝投入節省2000元左右,人工成本更是大幅降低。同時,綜合使用糖、雞蛋、豆漿作為果樹營養劑,果實的SOD含量更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目前,除了梨,我們還開嘗試把這系列技術運用到桃、李子、葡萄等果品的標準化生產上。”聶易田表示,該企業還向平度市的東閣街道、白沙河街道等多個村莊梨農提供免費技術指導,進行托底收購,推廣面積近500畝,已帶動百余戶農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還要延伸果品產業鏈條,將之做大做強。”據悉,該企業今年還將建設梨產業種苗研發中心、果品自動化分選處理中心和農業觀光體驗中心,依托多項國內外領先的“黑科技”,探索出一條現代化智慧果品種植產業的致富新路子。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馬丙政通訊員徐升川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