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許秉智責編/高靜文美編/宋平艇審讀/臧慧青
種植戶范先生展示膠州大白菜
馬丙政攝
膠州大白菜是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中國名牌農產品,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經過數年的品牌打造和開發,膠州大白菜已經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2010年,膠州大白菜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品牌之首,膠州大白菜的品牌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多塊“金牌”加身。膠州大白菜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平臺,年產業總值達到14.6億元。眼下正是膠州大白菜育種的季節,從栽培就開始的優質化生產,保證了白菜的口碑和品質,也是膠州大白菜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種植戶展示精品“膠白”。(資料圖)馬丙政攝
種植戶收獲膠州大白菜。
唐代即享盛譽一菜作出50個花樣
膠州大白菜有一千多年的種植史,遠在唐代即享有盛譽,后傳入日本、朝鮮被尊稱為“唐菜”。公元1875年,膠州大白菜在東京博覽會上展出,被評為優質產品,從此名揚天下。史籍多有記載,文人多有吟誦。清朝道光二十五年《膠縣縣志》記載:“其蔬菘謂之白菜,埤雅隆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其品為蔬菜第一,葉卷如純束,故謂之卷心白”;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對膠州大白菜也作了“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的贊美。
“膠州大白菜”品質優良,具有“幫嫩薄、汁乳白、味鮮美、營養好”等特點,味道清脆,淡而有味,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風味甘美,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吃法多樣,老少皆宜,小小一棵白菜,烹調大師們可以作出50多道菜品。
專款加專人推動白菜品牌認證
1963—1965年,國家連續發放特產貸款支持膠州大白菜菜區生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膠州市政府每隔3—5年就撥專款對膠州大白菜傳統品種膠州大葉、二葉、小葉三個品系進行提純復壯。 1999年,膠州大白菜被農業部認定為優質產品。進入新世紀,在全國上下對農業進一步重視的大好形勢下,膠州大白菜作為膠州農業第一品牌再度受到重視,其新一輪的“膠州大白菜”發展熱潮拉開了序幕。
2004年8月,膠州市政府組織從事大白菜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的個人和企業成立了膠州市大白菜協會,專門從事膠州大白菜的品牌打造和產業開發。2006年4月,“膠州大白菜”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審核,注冊為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這一商標的注冊,積極推動促進了膠州大白菜的可持續發展。
制定專門技術打造現代化基地
為了提高膠州大白菜生產水平,保證膠州大白菜品質,膠州市大白菜協會從品種選擇、肥料使用、病蟲害防治到加工貯藏的全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并印發了 《綠色食品——膠州大白菜生產技術規程》。 2005年“膠州大白菜優質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獲農業部立項,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基地,2008年起,膠州市政府連續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膠州大白菜優質化生產示范區”,安裝連棟溫室、鋼架拱棚,為滴灌、聲譜儀,全面打造現代化生產基地。
同時,膠州市政府建設了膠州大白菜加工包裝車間、冷藏庫、研發中心等配套設施,改造完善了膠州大白菜專業批發市場。為確保膠州大白菜的產品質量,膠州市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膠州市大白菜檢測中心,對產地土壤、水質及大白菜產品的農殘、營養指標進行詳盡檢測。協會實施完成了“膠州大白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將栽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膠州大白菜產品質量,也在經營方式上作出了新的舉措,在由國家、省、青島市有關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上,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被評為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連續多年榮獲中國農產品品牌博覽會金獎,并被認定為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品牌運作嚴格開拓國內外市場
膠州市大白菜協會在膠州大白菜品牌運作中確立了“一個核心、兩條主線”的品牌運作思路。一個核心,就是以質量管理為核心,堅持“生產基地認證制、產品質量追溯制”的質量管理機制;兩條主線,就是“種出來、賣出去”,要生產一流品質的大白菜,并通過宣傳推介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群體,拓展大白菜市場空間。
協會要求,正宗膠州大白菜必須產自經過協會認證的基地,經檢測合格以后,在每棵白菜上粘貼膠州大白菜的證明商標標識。通過這個標識可以查到這棵白菜的生產單位、地點、流程和質量檢測結果等信息,充分體現膠州大白菜“棵棵有身份”的質量控制特點,不經過質量檢測的大白菜不能使用商標,不粘貼商標的不是真正膠州大白菜。
在加強品牌管理和搞好技術服務的基礎上,協會積極開拓市場,目前,膠州大白菜已經在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膠州大白菜”銷售商,部分膠州大白菜還遠銷到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膠州市大白菜協會積極組織會員發展膠州大白菜種子和食品市場,目前,膠州市大白菜年加工能力超過千噸的企業有7家,其產品既有在亞洲占重要市場的泡菜,也有銷往世界各地的大白菜汁等深加工產品,其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馬丙政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