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知識和行動擊破6月十大熱點謠言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依托新華睿思數據云圖分析平臺,從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電子報刊、論壇貼吧等信息源中,綜合評估網民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梳理出6月網絡熱傳謠言,逐一詳解,各個擊破。
1.貴州畢節、凱里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
傳播數量:428609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28日
謠言:“畢節、凱里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貴州留守兒童在幼兒園被性侵”。
真相:貴州省公安廳官方通報:網上傳播的“畢節、凱里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照片,均為發帖人趙某某從網上收集,而非在貴州畢節、凱里拍攝,信息系其編造。目前,趙某某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點評:有圖未必有真相!虛構事實,編造謠言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2.2年內,全國將取消并清空個人(家庭)醫保賬戶?
傳播數量:63140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10日
謠言:2020年底,全國將統一取消醫保個人賬戶,余額全部清零!
真相:只有城鄉居民醫保中的個人(家庭)賬戶會被取消,城鎮職工醫保并不受影響。此外,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而門診統籌報銷的費用本來就不屬于個人(家庭)賬戶,更不存在年底清零一說。
點評:解讀政策應準確,辨別謠言要理性。
3.5G輻射比4G大,會危害人體健康?
傳播數量:25966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6日
謠言:“5G基站密度高,輻射比4G大”“5G信號危害人體健康”。
真相:5G基站的輻射客觀存在,但其輻射量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點評:正確理解科普知識是識破謠言的重要途徑。
4.華為高管是美國間諜,已被抓捕?
傳播數量:16026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14日
謠言:“華為內部有美國間諜被抓”“華為某高層被抓”。
真相:經公安機關查證,這些信息均為謠言,最早由吳某(男,48歲,廣東深圳人)在微信群中傳播。在謠言擴散過程中,倪某(男,51歲,廣東東莞人)對謠言進行加工,并在微信群中傳播。新浪微博網絡大V韓某某(男,52歲,北京人)對謠言進行轉發,致使謠言信息進一步擴散發酵。
點評:不要輕信網傳消息,以訛傳訛也會觸犯法律。
5.獻血傷身,還會引起貧血,導致肥胖?
傳播數量:14492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14日
謠言:“獻血會引起貧血”“獻血會上癮”“獻血后會發胖”。
真相:就人體生理而言,獻血只是少量失血的過程,不會造成貧血,更不存在“成癮”的任何機制和原因,對健康沒有影響。但有些獻血者認為獻血后需要進補,過分攝入,造成營養過剩,可能是導致“獻血后發胖”的真正原因。
點評:轉發正確的科普知識,才是對家人朋友的關愛。
6.6月18日凌晨,四川宜賓還將有7.6級地震?
傳播數量:8173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24日
謠言:6月17日,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后,網上出現“四川手機報”發布“6月18日凌晨3時12分將會有更大地震發生”的消息。
真相:6月17日23時57分,四川手機報官方微博@四川手機報發布辟謠:微信流傳的這個信息是謠言,我們沒有預告接下來還有地震,請勿傳謠!
點評:別讓網絡謠言成為地震的“次生災害”。
7.海南將不再禁止賭博和賣淫嫖娼?
傳播數量:8041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4日
謠言:“海南省廢止14件地方性法規:包括禁止賭博、嫖娼、彩票罰款等規定”“海南不再禁止賭博和賣淫嫖娼”。
真相:“賭博、嫖娼在海南合法化”是一種誤讀,這是海南省在清理違反上位法的陳舊性法規。賭博、賣淫等行為在《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上均已有明確的處罰規定,不會因這些陳舊性法規的廢除受到影響。
點評:對于容易誤導公眾的信息應說明背景,避免曲解和誤讀。
8.銀監會風險提示,對恒豐銀行等四家擬托管銀行不予貼現?
傳播數量:6874
主要媒介:微信
傳播高峰:6月18日
謠言:“財務公司接到銀監會風險提示,對恒豐銀行等四家擬托管銀行不予貼現”。
真相: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向包商銀行接管組查證得知,此信息內容不實。包商銀行接管組回應,“近期銀保監會未向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進行不予貼現包商銀行等商業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提示。”
點評:如對網上消息存在質疑,請以官方發布為準。
9.女兒高考710分卻因父親是“老賴”不被錄取?
傳播數量:6388
主要媒介:微信
傳播高峰:6月18日
謠言:“父母是‘老賴’會影響子女上大學”“女兒高考710分卻因父親是老賴不能被錄取”。
真相:公民上大學屬于受教育權的體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禁止執行失信人的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但不影響執行失信人的子女上公立大學。因此,父母無論是不是“老賴”,都不影響其子女上大學。
點評:治理“老賴”問題不要被正義快感沖昏頭腦。
10.“聰明藥”能提升學習能力?
傳播數量:4303
主要媒介:微博
傳播高峰:6月6日
謠言:“聰明藥”能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在短時間內倍增。
真相:網傳的“聰明藥”全都是我國嚴格管控的第一類精神藥物,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這些藥物具有提高智力的功能,濫用不僅不能讓人聰明,還會危害身體健康。
點評:切勿“聰明反被聰明誤”,妄信謠言只會危害健康。
辟謠有方
6月熱點謠言呈現出政策類謠言與偽科學謠言相互交織的鮮明特點。從“全國個人醫保賬號要清空”到“女兒高考710分卻因父親是老賴不被錄取”再到“海南不再禁止賭博和賣淫嫖娼”,政策類謠言大多是對政策法規的斷章取義、歪曲解讀,官方發布及時回應、權威解釋是辟謠的關鍵。而“聰明藥”“地震前兆”“獻血傷身”之類的偽科學,看似擺事實有道理,實則牽強附會,更會不時“還魂作妖”,常態化的科學知識普及是擊破此類謠言的利器,知識講得清楚明白,謠言才能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