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春意盎然。3月27日上午,青島福彩及愛心志愿者一行來到位于城陽區秋陽路111號的青島圣之愛康復機構,為“星星兒”家庭送上了愛心禮品,鼓勵“星星兒”家長互相支撐、積極面對,爭取使孩子早日實現生活自理。青島福彩志愿者們還帶領“星星兒”家庭走出康復中心,欣賞春天生機勃勃的大好風光,并帶“星星兒”及家長采摘品嘗草莓,體驗擁抱大自然的樂趣。
福彩志愿者為孩子們送上彩色鉛筆禮盒,鼓勵“星星兒”家長積極面對,爭取使孩子早日實現生活自理。
上午8點半,由北汽新能源汽車愛心車友會組成的志愿者一行,開車來到青島圣之愛康復中心。活動安排志愿者與每個家庭“一對一”的結對,迎著和煦的春風,看著窗外花紅柳綠,一派春機勃勃的景色,孩子們雖然不會表達,但開心地手舞足蹈!
獻愛心的車友會司機很早就從各個地方趕來。
上午九時,滿載愛心的車隊準時出發了。
半小時車程后,孩子和家長們來到草莓采摘園。紅紅的草莓熟透了,點綴在綠葉之間,鮮嫩欲滴。孩子們和家長們在園里“大快朵頤”,一會功夫就把肚子吃“圓”了。
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采摘草莓。
來自山西的“星星兒”登登(化名)今年四歲,來康復中心也已經有一年了,一直陪伴他康復治療的是他的奶奶。奶奶說:“登登兩歲多的時候確診的自閉癥。當時就是因為什么話都不會說,所以爸爸媽媽帶他去醫院看病,才知道原來孩子是自閉癥。”得知孩子患病后,一家人剛開始怎么都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不敢相信好好的孩子怎么會是自閉癥患兒。后來打聽到圣之愛康復中心,就由媽媽和奶奶帶著孩子過來做康復治療,希望登登能早日恢復,和正常孩子一樣進入學校、進入社會。據了解,登登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康復治療,也進入康復中心當上了一名老師,方便照顧孩子,也分擔一下家里的經濟壓力。經過治療,登登現在已經可以說簡單的詞語了,“看到孩子開口說話,我們已經非常高興了。”登登的奶奶激動地說到。登登在草莓園里吃的非常開心,奶奶的臉上也一直洋溢著笑容。“平常我們很少能帶著孩子出來玩,感謝青島福彩組織的這次活動,孩子們玩得都很開心,我們家長也很開心。”登登的奶奶高興地說。
王女士(化姓)是青島本地人,這次也帶著孩子參加了活動。她高興地對我們說:“今天的天氣好,活動好,孩子玩的也好,我們的心情也好。”王女士的孩子今年14周歲了,3歲的時候確診的自閉癥。由于當時國家對自閉癥患兒沒有補貼,專業的康復機構也很少,高昂的治療費用讓作為普通家庭的王女士一家對進入專業機構治療望而卻步,一直都是根據醫院醫生的建議自己在家做簡單的康復治療。孩子的治療效果不太顯著,也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直到孩子六歲,他們才帶孩子來到圣之愛康復中心做系統的治療,孩子現在的變化也很大,癥狀有了明顯改善。“如果我們能早點進入圣之愛這樣的專業機構,孩子的狀態肯定會比現在好的多得多。”王女士感慨的說。
剛開始得知孩子患病,王女士也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甚至一度患上了精神抑郁,所以最初都是孩子父親帶孩子做康復治療。后來王女士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后,就開始親自照顧孩子,陪著孩子做一系列的康復治療。她發現,其實孩子更喜歡跟媽媽呆在一起,并且孩子還特別喜歡大自然,特別喜歡參加這次的這種活動。“平常孩子說話都是老師和家長教他才說,但是每次參加完這種戶外活動后,孩子就會發出更多的自主的語言,發自內心的想說話了。真的特別感謝青島福彩,感謝社會上像青島福彩這樣的愛心機構,給孩子們提供的這些機會。”
吃完草莓,家長和孩子們又一起畫風箏。
孩子高興的放起來自己親手彩繪的風箏。
談到康復中心的這80多個孩子時,圣之愛康復中心的李老師滿是心疼地跟記者介紹說:“目前我們康復中心一共有八九十個孩子,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都有。絕大部分都是男孩,女孩只有很少的幾個人。大家都知道,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所以自閉癥患者年齡越小,一般來說康復效果也越好。我們也是建議孩子們能就盡早發現病癥,盡早入園。同時,孩子們的康復治療效果跟家庭也有很大的關系。同樣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康復治療更用心,孩子恢復地也會更好,這也要求家長們要付出更多,對他們的體力和精神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們,也承受著很多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還面臨著各種家庭問題,更需要社會的理解、關愛和幫助。”
相關鏈接:
兒童孤獨癥又被稱為兒童自閉癥,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等反應為特征的發育障礙疾病。他們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星星的孩子”,然而 “星星的孩子”現實情況并不浪漫:根據我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自閉癥已占我國精神殘疾首位。自閉癥兒童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存在嚴重社交障礙;患兒一般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母其中一方全職照顧;患兒康復費用高,造成自閉癥家庭經濟負擔很重。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自閉癥兒童家長更是會產生焦慮、抑郁甚至絕望的情緒,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心理的疏導和壓力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