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礦石先驗放再實施實驗室檢測,貨物還在運輸階段企業就可以向海關申報,提出稅政調研建議為企業減負增效……2018年以來,青島海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動口岸提效降費,努力打造審批事項少、通關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企業群眾獲得感強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讓外貿企業更加省事、省心、省時、省錢。
再提速壓縮整體通關時間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公司年采購進口鐵礦石約3000萬噸。從去年開始,海關對進口礦產品實施“先驗放后檢測”,現場檢驗鑒定無異常后企業可直接提貨,后續監管再實施實驗室檢測。這樣一來,公司進口礦石通關放行提速,同時減少了公司庫存及資金占用。據測算,新模式實施后,公司進口鐵礦石平均驗放時間提前了約3天。
“先驗放后檢測”模式下,青島海關進口礦產品平均驗放周期壓縮約66%。這正是青島海關推動壓縮整體通關時間的重要舉措之一。去年以來,該關下大氣力推動通關“去繁就簡”,推出提前申報、優化拼箱物流作業等13方面29項措施,全力推動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
以提前申報為例,貨物還在運輸階段,企業就可以向海關申報,與此前“貨物到港、申報進口”模式相比,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青島海關去年開展的“智慧監管”改革,則使用智能設備和技術,實現口岸物流數據鏈實時獲取、作業環節精簡壓縮,智能無人卡口100%自動放行,貨物提離時間縮短35%。
最新數據顯示,青島海關進口整體通關時間48.64小時,比2017年壓縮了一半,出口整體通關時間7.51小時,壓縮了六成以上,超額完成了國務院提出的“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的工作目標。
再減負提高企業“獲得感”
通過海關網上辦理平臺申請行政審批,需要的資料一目了然,申請事項的辦理狀態和辦理結果也可以實時查詢。這是青島海關推進“放管服”改革的一個縮影,而推進改革的目的,就是讓更多企業有真切的獲得感。
截至目前,青島海關14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審批事項“零超時”“零差評”。自去年7月1日起,要求企業和群眾提交的單證材料由132種縮減至40種;自去年11月1日起,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由86種減至46種。
除了單證的減少,手續的簡便,讓企業受益的還有出口退稅率的提高、進口關稅率的降低。
據統計,去年以來青島海關上報和參與聯合調研的87項降低進口關稅建議在國家多輪稅率政策調整中實施,鋁合金、不銹鋼緊固件、麥稻秸稈板材、鮮蘋果等20項提高出口退稅率建議被采納實施,預估每年可為山東省內相關企業增加出口退稅收益4.6億元。
再規范維護口岸市場秩序
在推進貿易便利化、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同時,青島海關通過高壓打擊少數不法分子為多數企業創造公平公正的貿易氛圍,凈化口岸環境。
青島黃島口岸海關查驗現場,幾個集裝箱依次排開。打開集裝箱后,碎塊狀的廢礦渣、五顏六色的廢粉末涂料呈現在眼前,刺鼻味道撲面而來。
這是去年底青島海關組織開展“藍天2018”第五輪集中打擊行動的實貨查扣現場。這次行動中,青島海關共出動海關警員近百名,多地同步對6個走私進口固體廢物團伙開展集中查緝,抓獲主要走私犯罪嫌疑人9名,現場查扣走私廢粉末涂料、廢礦渣近600噸,查證各類走私固體廢物2300余噸。
固體廢物走私對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打擊“洋垃圾”走私是海關緝私工作的“一號工程”。去年以來,青島海關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洋垃圾”走私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強安全準入風險防控,嚴格進口廢物原料收貨人注冊登記管理,加強口岸查驗和檢驗檢疫,開展滾動持續打擊,全年參與海關總署組織的全部5輪專項打擊行動,共刑事立案38起,查證走私固體廢物10.6萬余噸,堅決將禁止“洋垃圾”入境這一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舉措落實到位。
與此同時,青島海關聚焦中央關注、社會關切、群眾關心的突出走私問題,扎實開展“國門利劍2018”聯合專項行動,全年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169起,案值30.6億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共培育引導企業新增海關知識產權權利備案511項,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154批次,扣留貨物100.8萬件,有效規范維護了口岸市場秩序。
(文/王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