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信息量也越來越大。老年人由于接觸互聯網的時間很短,對于網絡上充斥著的各種信息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常常被各種謠言所騙,甚至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小盟為大家整理了常見的幾種“謠言體”,分享給父母,讓各位父母提高警惕,莫再相信謠言!
1、冠以權威名頭
經常使用
【中央發話了:……】【央視都播了……】【國家最高機密:……】
這樣的標題
話說國家最高機密能讓你知道嘛?
2、聳人聽聞標題
【震驚!】【驚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
真正的頭條大事不會使用這樣的標題,內容足夠震撼的新聞不需要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眼球,內容本身才是震驚的部分。只有標題黨和謠言才慣用這種詞語。
3、敦促閱讀和轉發
【速看,馬上刪】【必須轉,秘方】【警惕,緊急通知】【轉給親朋好友】【已經出事,都在轉】
事實上這種自稱”馬上刪“的文章并不是作者刪掉的,而是被網友舉報,被判定為不實消息而被刪掉的。
自己刪除的長這樣
被舉報刪除的長這樣
爸媽,這樣的文章,別急著轉發,隔天再看看,八成已經被舉報刪除了。
4、煽情騙轉發
【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為了你的家人,請一定要看】【含著淚看完】【感動中國13億人口】
這類謠言喜歡用老人和小孩作為誘餌,通過訴諸親情,誘導大家以愛心之名傳播謠言。
爸媽,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們辛苦了,但看到這種標題一定要提高警惕。
5、夸大危害或功效
【致癌】【致命】【有毒】【不要再吃了】
【一招見效】【每天3分鐘】【只要7天】
健康類謠言多見如此二種標題,第一種盲目夸大某類物質的危害;第2種宣稱通過一些簡單易行、代價很小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內治愈慢性病或疑難雜癥,通過取巧的方式誘惑轉發。
識別謠言的通用方法
1、從權威渠道獲取信息:
著名的“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謠言視頻均出自個人或自媒體,沒有任何權威機構和媒體證實其真實性。對于非權威來源的信息一定要謹慎對待,“寧可信其有”、“好心轉發”都可能是在傳播謠言。關注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公號ID:piyao12377),從權威渠道獲取信息。
2、善用識謠工具和搜索引擎:
許多謠言具有周期性特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改頭換面重出江湖。因此遇到個人無法識別的謠言時,可利用搜索引擎或識謠工具,查看此前是否已有相關辟謠信息。隨著各方對網絡謠言治理工作關注度的進一步提高,目前已出現了許多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識謠工具。綜合利用這些識謠工具和搜索引擎,通常能識別網絡上流傳的大部分謠言。
3、參考評論或向專業機構求證:
在辟謠信息尚未出現時,可多參考其他人的評論,為自己提供更多思路。更進一步,我們可以通過網站留言、私信等方式向相關專業機構和專家進行求證。
我們常說“反哺之情”,其實,我們除了在物質、情感上進行“反哺”,是否還應該教會父母一些應有的辨別真偽的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