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9月11日訊 “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保溫原材料制造商、世界五大鑄造輔助材料供應商之一、全球首條生物質石墨烯生產線投產企業、亞洲規模最大的高性能酚醛樹脂生產企業……這些響當當的頭銜,都屬于山東濟南圣泉集團。9月10日,就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的話題,記者專訪了濟南圣泉集團總裁唐地源。唐地源認為,企業要高質量發展,關鍵靠創新,根本在人才。
與很多產能過剩的企業不同,圣泉集團還在為主導產業呋喃樹脂、酚醛樹脂等產能不足發愁。目前,圣泉依靠科研創新將植物秸稈中的半纖維素、木質素、纖維素三大成分提純并分別高效利用,生產出瀝青乳化劑、可降解塑料袋、生物基抑塵劑、木糖及L-阿拉伯糖功能糖、生物質石墨烯、纖維素紙漿等高附加值產品,解決了農作物秸稈難以高效利用的全球性難題,系列產品可部分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化石原料,多種產品打破國外多年壟斷。同時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的有效實踐。
“40年的技術積累,讓圣泉在有機、無機和生物化學的復合領域逐步融會貫通,綜合測算,已經實現了用價值1億元的秸稈,創造出5億元新材料產值。”唐地源說,圣泉計劃借助政府產業基金的扶持,5年內實現整個生物質產業的快速規劃,在全國布局設立工廠,真正享受到生物質新材料在能源替代方面帶來的紅利。
據了解,除了規模和成本優勢,圣泉的技術研發能力也是行業內的多數企業不能企及的。2015-2017年,圣泉的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高達4.59%、4.95%和4.64%,均高于同行業甚至化工行業水平。公司經營業績近年來持續上升,其中,2018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實現2.72億元,已經超過公司2013年全年凈利潤,相當于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實現利潤翻番。
“圣泉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我們對創新的堅守和對安全環保的高度投入和重視。”唐地源對記者說,在當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強的環境下,創新需要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在圣泉的發展歷程中,失敗的經驗可能多于成功的經驗。目前圣泉對生物質的新型應用中,大約有30多類新產品“存活”了下來,但被干掉的、槍斃掉的產品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通過創新,圣泉集團生產出很多革新性的新材料。從“神八”、“神九”等“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的保溫原材料,到中國“復興號”高鐵廣泛應用的圣泉輕芯鋼,再到國際首創的生物質石墨烯及石墨烯改性纖維,再到新能源電池,圣泉集團用破釜沉舟的創新勇氣,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行業第一乃至世界第一。成就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除了創新,唐地源認為,無論企業還是國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尤其是人才。
“人才培養速度和效率,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效率。”唐地源舉例說,如果把一個剛畢業大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培養成人才,使其不斷獲得上升空間,這樣一來,企業的效率才是達到最高值。
唐地源認為,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企業家對人的看重。在圣泉,為了吸引人才,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圣泉集團多年來堅持“用五湖四海的人干五湖四海的事”的用人理念,每年不惜投入巨資招攬優秀人才,給員工提供干事創業的平臺,并在細節上逐步營造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關愛人才的氛圍。
比如圣泉推出的“員工關愛計劃”。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業自己花錢解決外地大學生員工的租房居住問題。根據租房地域不同,給新畢業大學生員工發放租房補貼,在章丘(圣泉所在地區)租房的每人補貼400元/月;在濟南租房的,每人補貼600元/月,最多補貼3年。
不僅如此,圣泉集團除了給員工本人發放生日禮券,還把員工的孩子和父母納入發放福利的名單。在圣泉,員工的孩子每月發放育嬰補貼300元,補貼至孩子滿兩周歲;每年分別在員工父母親生日時給父母發放祝壽孝禮金,并附上生日祝福賀卡。
“要給員工失敗的機會,這是一個最大的放權和福利。”唐地源說,圣泉今年成立了一個部門,名叫“預算及風控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它的職責很特殊,就是通過預算和風控兩個環節,把權利充分下放到最基層,希望實現“誰做事,就讓誰做主花錢”的目標,允許新進的年輕員工犯錯,打造更加包容的企業文化,如此企業團隊才更有競爭力,企業才能更加持續穩定發展。
除了放權,圣泉還在推出了“接班人計劃”。以“接班人計劃”中的“師徒制”為例,圣泉規定,師傅在任職期間應對徒弟進行持續跟蹤和引導,帶出10名以上徒弟的,公司予以額外公開表彰。
“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的高質量。”唐地源說,無論是員工關愛計劃,還是放權計劃、接班人計劃,目的只有一個,讓人盡快成長、讓人獲得高質量發展。只有這樣,企業創新才有動力,企業發展才有質量。(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李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