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創新先行。按照《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簡稱《總體方案》),山東將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統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新舊動能轉換動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要改變一談科技創新就是上個平臺或項目、要幾個錢,要有深刻的思考。要從戰略角度謀劃創新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全省重大需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提升山東自主創新能力,支撐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省科技廳廳長劉為民認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用創新引領動能轉換,創新必須要有更強的擔當意識和能力。
創新的探索,終究要化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能力。作為引領動能轉換的三核之一,青島正在對標深圳,努力建設創新型國際城市,而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要提高科技創新的應用能力。青島新的“五朵金花”在哪?青島市科技局長姜波認為,機遇就在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創新發展之中。姜波說,科技創新工作必須和黨委政府的戰略合拍,不能只求新、不求用,不是“挖到籃里都是菜”,而是要瞄準地方產業發展,做強增量,做實支撐。
劉為民表示,2018年,我省將著力推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快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實施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倍增計劃,布局建設一批省級及以上創新中心、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載體支撐。預計2018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5%左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6%。
培育創新生態至關重要,《規劃》要求加快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記者了解到,這已被列入2018年全省科技工作要點。“要形成‘1+17’,省市聯動的區域創新新格局,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引領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劉為民說。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不諱言地說,我們直接做的基本都失敗了,企業做的卻大都能錦上添花”,談到搭建平臺、引進團隊,濟寧市科技局長王亞棟說。通過地方的創新實踐,王亞棟認為,要總結經驗教訓,尊重創新規律,借力使力,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以創新推動動能轉換。
《規劃》強調,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的主體。按照《規劃》,我省將著力打造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擁有高端品牌產品的國際領軍企業,壯大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跳躍式發展的“獨角獸”“瞪羚”企業等。
更重要的是,必須認識到,進入新發展階段,創新的使命擔當不能滿足于有幾個“高點”“亮點”,而是要形成“支撐”,必須要有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讓創新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主流、常態,涵蓄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
德州市科技局長張慧君說,德州將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2018年,將實施“啟航計劃”,加強對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尤其是為其提供全方位的現代金融服務,助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快“啟航”。
據劉為民介紹,2018年,我省將進一步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小升高”計劃實施力度,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推動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形成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梯次發展的科技企業隊伍。同時,制訂產業技術路線圖,通過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等方式,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更好地帶動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科技創新,論文要寫在實踐火熱的大地上,成果要寫進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劉為民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用更加開闊的心態看創新,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按照《總體方案》部署,省科技廳凝練聚焦戰略重點布局和重點任務,強化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力爭盡快取得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同時大力吸引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新成果和重大關鍵技術來魯轉移轉化,努力推動我省在更多領域實現由“跟跑”向“領跑”轉變。著力構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努力推動高端創新要素向我省聚集。
推動成果轉化是近年來國家和省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一系列“含金量”極高的政策先后出臺,《規劃》也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行了具體部署。目前的關鍵是要著力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釋放政策紅利。
“很多時候,企業、科研院所反映的問題,在最新的政策中已經給出了辦法,但是企業、科研院所大多還是不知曉、不會用”,張慧君說。為此,德州市科技局專門成立了班子,把最近3年的創新政策全部進行了系統梳理,“我們必須要先研究透徹,才能回答實踐中提出的疑問,真正把政策用好、落實好,更有效地服務于創新”。
更多山東企業在享受到創新紅利后,更加有意識地投入到創新資源的鏈接和成果轉化中。“2018年,我們將完成7家海外孵化器建設目標”,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宜梧說,公司針對大健康領域,積極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才、先進技術、優秀項目落地濟南發展,實現客戶即創客,努力實現全球技術和資源的聯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