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網 發布時間:2018-08-28
|
青島新聞網8月28日訊 2016年9月19日,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中心以“宣傳、貫徹慈善法,弘揚慈善文化”為宗旨,主要承擔慈善信息統計發布、慈善政策宣傳工作,慈善服務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為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單位開展慈善活動提供服務的職能。
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后,用心探討實踐,主動尋求作為,以發展與服務為主線,不斷加大《慈善法》的宣傳力度,豐富《慈善法》宣傳載體,有力推動《慈善法》的貫徹落實,為推動青島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下面將中心貫徹落實《慈善法》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
主動作為
為《慈善法》落地實施營造濃厚氛圍
(一)培植打造慈善典型,傳播慈善好聲音。
為宣傳《慈善法》,挖掘公益慈善先進典型,中心積極謀劃,2017至2018年與青報網聯合開展了兩屆“公益慈善之路”主題征文活動和首屆“怡善青島大愛無疆”攝影作品征集活動?;顒庸彩盏饺珖鞯貋砀?50余篇,優秀作品在青報網和中心微信公眾平臺中進行展示,達到了培植慈善典型、傳播公益正能量的良好效果;同時,聯合青島市廣播電視臺《享·讀》欄目舉辦了三場《享·讀》怡善專場活動,邀請征文優秀作品的作者、社會愛心人士、中小學生、公益慈善先模人物、中心工作人員等70余人走進“享讀亭”,分享公益慈善故事、訴說慈善心路歷程,展示青島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道,社會反響熱烈。
(二)開展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展示青島公益慈善新風貌。
中心按照《慈善法》要求,將中華慈善日的系列宣傳活動作為每年的重點工作,提前謀劃、充分動員社會各界關注慈善。2017年8月29日,在市南區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園社區紫金廣場舉辦了“怡善青島大愛無疆”—9·5中華慈善日主題宣傳活動,邀請了4位先進公益人物介紹各自熱衷公益慈善的心路,2位專家就《慈善法》進行解讀并與社區居民開展有獎互動,參與者2000余人,受益者1000余人;居民們普遍認為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深切感受到慈善離他們這么近,紛紛表示今后要積極宣傳慈善、參與慈善,為青島這座公益之城、愛心之城增光添彩。同時,聯合多家主流媒體開展了“中華慈善日”宣傳周活動,青島日報9月5日進行了中華慈善日專版報道,制作了中華慈善日《慈善法》宣傳專題片進行在青島電視臺圖文黨建頻道播放,青島新聞、黨建頻道、《享讀》欄目、青島電臺分別進行了中華慈善日特別節目,對青島市慈善工作建設成果和先進人物進行了廣泛宣傳,發揮了輿論的引領作用。
(三)構建新媒體宣傳平臺,廣泛傳播“怡善”理念。
中心從青島市慈善工作實際出發,提煉出“怡善”工作理念,制作了《慈善法》宣傳折頁和易拉寶;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慈善法》,于2017年4月開通了“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用于宣傳慈善法規制度、公開工作動態、交流慈善理念、宣揚社會正能量,公眾號開設了“怡善之星”、“怡善項目”、“金點子征集”等版塊,成為了廣大群眾既可以系統學習慈善法律法規、感受島城公益慈善風采,又可在線發表慈善感悟、參與慈善互動的網上平臺。目前,共推送各類信息300余條,點擊量突破1萬人次,點贊量超6000次,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
有效創新
積極探索貫徹落實《慈善法》新途徑
(一)創新推出“慈善益站”項目,促進慈善文化與多遠文化有機融合。
中心通過廣泛調研、召開“怡善”團隊工作會、征求專家學者和慈善組織的建議,順應《慈善法》要求,根據工作職能,結合青島市慈善工作實際,主動與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合作,探討慈善益站的項目化運作,創新建立了“青島市慈善益站”。
1.線上“e站”煥發活力,打造“互聯網+慈善”。
為探索新型慈善模式,讓公益慈善事業增添互聯網元素,中心于2018年4月25日推出省內首個“慈善e站”,為“慈善益站”打造線上平臺,旨在廣泛“宣傳《慈善法》、推廣慈善文化、倡導怡善青島”?!按壬芿站”,設置最新動態、怡善行動等5大板塊,為構建“線上e站+線下益站”的慈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礎,“慈善e站”的建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中國中央政府網、民政部網站、人民網、新華網等55家媒體及網站轉載報道,綜合全網已有50余萬用戶。
2.線下益站不斷發力,由點到面逐步拓寬項目外延。
2017年8月23日,中心在李滄區湘潭路街道大棗園社區成立了我市首家慈善益站,打造“怡善社區”,參與者800余人,受益者500余人;11月1日,在青島新華書店書城成立了我市首個面向全體市民的慈善益站,設置了“怡善青島大愛無疆”慈善法書籍專區,傳播怡善書香,受益者300余人;11月8日,在紅島中心小學成立了我市首家校園慈善益站,探討善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共同打造“怡善校園”,參與者1000余人,受益者600余人;2018年,“慈善益站”項目范圍不斷拓展,先后成立了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站——“怡善團隊”、青島市救生協會“慈善益站”、青島市展藝馬術俱樂部“慈善益站”、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慈善益站”、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慈善益站”。
“慈善益站”內設“怡善悅讀”專區、“怡善信箱”,成立“青島市怡善義工團隊”,通過“怡善沙龍”、“怡善大講堂”、社工介入、“我學慈善”知識競賽、“最愛夕陽紅”愛老助老活動等多種形式,讓《慈善法》真正為民所學,為民所懂,為民所用,廣領域多途徑傳播慈善文化,現已成為宣傳《慈善法》和慈善政策法規的陣地和凝聚青島市善人、善事、善商等的集結地。目前,青島市已建立了8個線下“慈善益站”和1個線上“慈善e站”,覆蓋了社區、校園、企業、社會組織、軍營等社會各領域,構建了線上線下“八點一線”聯動的慈善文化傳播機制。
(二)匯聚慈善力量,助推公益慈善文化傳播。
為探討慈善文化傳播新途徑,中心聯合青島電視臺共同舉辦了“怡善匯”慈善事業訪談節目,專家學者,慈善e站和慈善益站項目點負責人,公益志愿者,暢談“怡善青島”的建設理念,對慈善益站建設實踐過程中的做法向全社會公開并進行論證和評估,對進一步推動我市慈善事業發展、凝聚慈善服務力量、慈善典型宣傳、慈善服務規范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策略。該活動放大了慈善聲音,對社會成員支持慈善、參與慈善起到了很好的動員和引導作用,助力達成“點滴愛心匯聚成海,萬眾攜手共舉慈善”的目標。
(三)出臺《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規范》,促進我市慈善事業規范化發展。
按照十九大精神“完善慈善事業制度”的要求,根據我市慈善工作實際和中心工作職能,起草并由青島市民政局下發了《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規范》,填補了國內慈善事業發展服務領域規范化管理和服務的空白,具有較強的推廣意義和價值。規范規定了慈善事業發展的術語和定義、服務宗旨、服務內容、服務方法、慈善組織認定、募捐管理、人員要求和服務保障等,并明確了規范制定過程中的相關引用文件,為我市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規范指引,對促進《慈善法》在我市慈善領域的貫徹落實、積極引領社會各界依法行善具有重要意義。
三
聚焦服務
為《慈善法》有效落實提供保障
(一)舉辦能力建設培訓班,引領慈善組織依法行善。
為更好促進《慈善法》實施,提升慈善組織依法開展慈善活動的能力,根據工作調研得到的服務需求,于2017年6月27日舉辦了“全市公益慈善組織2017年能力建設培訓班”,邀請了國內2位知名專家彭建梅、楊思斌對各區(市)民政局、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分管慈善工作的領導、各慈善總會相關負責、慈善工作者、社會組織及社會工作者代表進行了1天的培訓,受益者70余人,得到參訓者的一致好評。
(二)齊聚公益慈善中堅力量,共謀慈善發展良策。
2017年8月4日,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與青島市東方公益助殘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基金會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聯合主辦了“中國公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以“中國公益產業的發展與未來”為主題,邀請多位國內公益慈善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與會發表主旨演講,國內大型公益基金會、公益組織的負責人齊聚島城,積極探討我國公益慈善發展良策,為青島市公益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點燃熱情、注入活力。
四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青島市慈善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將立足新時代慈善工作要求,重點圍繞豐富《慈善法》宣傳載體、尋求“怡善”工作理念傳播新突破,全力深化“怡善青島”建設,為《慈善法》在我市落地生根、引領社會初步形成“人人參與、公開透明、互動開放”的良好慈善生態環境不懈努力。
(一)組織實施9·5“中華慈善日”系列宣傳活動。
汲取以往經驗,組織開展號“怡善青島大愛無疆”9·5中華慈善日社區大舞臺活動,聯合開展“中華慈善日”宣傳周,對我市貫徹落實《慈善法》情況、慈善事業發展成果及先進公益慈善人物事跡展開線上線下的綜合宣傳,營造濃厚的全民慈善氛圍。
(二)深化“青島市慈善益站”建設,內涵與外沿同步拓展。
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積極豐富慈善益站“怡善社區”、“怡善書香”、“怡善校園”、“怡善團體”、“怡善軍營”內涵,做好線上“慈善e站”運營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在我市不同領域新增“青島市慈善益站”,將“青島市慈善益站”項目向社會多領域多層次拓展、由點到面逐漸推開,不斷擴大慈善益站的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使“青島市慈善益站”內涵與外沿同步拓展、齊頭并進,為我市《慈善法》貫徹落實、慈善知識普及、慈善理念傳播、慈善文化光大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