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2日訊(見習記者 崔文靜)記者從市農委獲悉,今年以來,我市蔬菜、果品、茶葉等食用農產品監測結果表明,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持續向好。
據介紹,上半年,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進展順利。農業部、省農業廳分別開展定性定量檢測72批次、535批次,市本級開展定性定量檢測776批次,各區市農業部門開展定性定量檢測1273批次,鄉鎮(街道)快速檢測16.2萬批次,其中市本級、區市和鄉鎮完成的檢測數占年度任務的51.7%、57.8%和54%。從監測結果分析,農業部抽檢地產產品72批次,合格72批次,合格率為100%。山東省農業廳抽檢535批次,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9.4%,不合格樣品來自2個生產基地。市本級抽樣776批次,不合格19批次,合格率97.6%,市本級不合格樣品為16批次韭菜,3批次草莓,均來自暗抽的各區市農貿市場和鄉村集市。部省市三級地產農產品平均合格率為99%。
據記者了解,今年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呈現出許多新亮點:一是監管責任更加明確。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會議,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狀》,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和生產企業的職責與責任。要求全市上下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機構,強化全程監管能力,重點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監督檢測和專項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二是監管體系更加完善。目前,89個涉農鄉鎮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中心,5693個村(社區)建立了村級監管員隊伍,基本建成了市、區市、鎮、村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監管體系更加完善。真正實現了“縱到底、橫到邊”的全程監管。三是產品溯源更加準確。市農委與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出臺了《青島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各類生產主體生產的產品上市,必須開具《合格證》,進一步夯實了生產者的主體責任,為切實加強產地準出管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奠定了基礎。四是監測檢測更加嚴格。目前,我市地產農產品監測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檢測項目環節多、手段全、標準嚴,除檢測產品中農藥殘留項目外,還對土壤環境、農產品重金屬含量等加大了檢測力度,檢測項目多達60余項,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