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之間橫亙著后電商時代的許多世界級難題,德國、美國、日本等傳統工業強國紛紛發力工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中國不在傳統工業強國之列,這個先天劣勢在新時代面前正在轉變成后發優勢,“中國制造2025”的藍圖越來越清晰。在2月2日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上,中國解決方案成果豐碩。
工信部部長苗圩以海爾為例給予積極評價,他說:“海爾依托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實現了提質增效,并積極實踐跨行業的實踐,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賦能。”
COSMOPlat是海爾首創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海爾全球化運營的稟賦為COSMOPlat賦能全球企業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數據和供應鏈知識。2017年末,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通過了一項由中國海爾主導的大規模定制國際通用要求標準的建議書,這意味著海爾模式代表中國企業走到了世界企業管理舞臺的中心。值得一書的是,這個機會是海爾在與德國、美國、日本企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獲得的。
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周云杰在峰會上系統發布了海爾COSMOPlat的解決方案,回答了海爾模式何以引領世界的四個焦點問題。
COSMOPlat是什么:
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
COSMOPlat平臺是海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全球首個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國家發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等政策環境,以及工信部的指導支持下,海爾搭建的大規模定制COSMOPlat平臺迅速成長壯大。
海爾COSMOPlat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是企業的轉型升級的平臺,其成果已在海爾得到驗證。目前海爾生產線上生產的產品,51%是客戶定制的,18%是消費者直接下單定制的,海爾的產品不入庫率已達69%,這些產品不進倉庫,直接配送到用戶手中。
據周云杰介紹,2017年COSMOPlat平臺實現交易額3113億,定制定單量達到4116萬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在COSMOPlat平臺上,企業資源和用戶零距離交互,不僅可以滿足用戶需求,而且可以創造用戶需求,因此吸引了390多萬家企業、3.2億的用戶在平臺上注冊。目前COSMOPlat平臺連接了2121萬臺的智能終端,為3.5萬家企業提供了增值服務。
COSMOPlat能帶來什么價值:
社會化賦能全球企業升級
COSMOPlat平臺不僅激發了海爾的新動能,還實現了跨行業的復制,通過賦能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海爾與淄博市淄川區合作建立COSMOPlat建陶產業基地,通過產業集聚,將135家建陶企業整合為20余家。通過打造“生態+平臺”的創新模式,鏈接海爾集團及社會上的開放資源,實現了淄博建陶產業園的三個轉型:從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轉型;從傳統制造向用戶定制化轉型;從企業單打獨斗向產業平臺化轉型。
首期1600畝的淄川建陶產業園已于2017年2月動工,2018年6月一期完工,屆時10家企業將點火開工。預計企業成本降低7%-10%,產能提升20%以上,未來三年產值由現在的50億提升到100億以上。
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發現,COSMOPlat不是對傳統工廠單純的技術改造,而是打造全面的產業生態,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推動中國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
COSMOPlat在全球視角中什么樣:
“中國模式”走上世界舞臺
海爾COSMOPlat平臺在國際上也為中國制造贏得了喝彩聲。
2017年4月24日,COSMOPlat現身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被德國政府工業4.0戰略指導委員會、德國工業4.0平臺等權威機構及企業代表認為對工業4.0很有啟示意義,代表了全球工業的未來。
同年6月1日,海爾憑借COSMOPlat的探索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也是全球工業制造業第一個榮獲“高德納2017高科技制造創新者獎”的企業,《赫芬頓郵報》對此評價稱:“海爾COSMOPlat是一項世界級創意。”
2017年末,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通過了一項由中國海爾主導的大規模定制國際通用要求標準的建議書,Dow Jones Marketwatch(道瓊斯市場觀察)、ABC(美國廣播電臺)、FOX(福克斯電視臺)等227家歐美主流媒體集中報道認為:東學西漸,全球制造舞臺上首次出現“中國模式”。
2018年1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47屆電子設計、研發與制造技術展覽會(NEPCON JAPAN)上,海爾詳細介紹了“大規模定制模式”,豐田、索尼、富士通等500多家主流企業代表聆聽。彭博社日本站報道日本制造業進入向“中國模式”學習時代,文中提到的中國模式就是海爾的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
COSMOPlat為什么誕生在海爾:
“人單合一”模式是必要土壤
世界矚目的大規模定制模式會出現在中國海爾,不是沒有原因的。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指出:“工業4.0不是工業的再工業化,而是工業的社會化,并且還是工業的大規模社會化,這一趨勢在海爾的實踐上得到充分的展現。”
早在2005年,海爾就開始了“人單合一”模式探索,大刀闊斧進行組織變革,讓海爾變成完全網絡化的組織,每個員工都成為了自主人,搭建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開放創新生態圈,驅動企業從生產產品到培育創客轉變,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方案轉型,為COSMOPlat的快速復制提供了“沙拉醬”。
這種管理變革為大規模定制提供了合適的組織土壤和文化氛圍,而這在線性管理根深蒂固的歐美企業中很難萌芽生長。可以說,海爾對“人單合一”模式的率先探索,為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制模式在海爾平臺上順利成長起來創造了前提。
相信海爾COSMOPlat不僅驅動中國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也在代表“中國模式”引領全球工業互聯網加速換道。(歐陽嬋)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