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春田科技車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希春。
編者按: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之一,青島各行各業的發展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提升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際海洋名城,形成國家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的增長極,這是中央和山東省賦予青島的神圣使命。新舊動能轉換,國企首當其沖無可厚非,而島城的民營企業同樣躍躍欲試。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看我青島民企”這一主題,自即日起,本網將實地走訪島城各行業民企代表,以此深挖他們在動能轉換的好經驗、新做法。
青島新聞網7月9日訊(記者 徐愷 通訊員 孫立)提及房車自駕游,這無疑是諸多中國百姓所夢寐以求的。而在西海岸新區,就有這樣一家“圓中國老百姓一個房車夢”的企業——青島春田科技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田房車”)。作為島城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的民企代表,春田房車在董事長李希春的帶領下,從零起步,歷經七年蝶變,最終發展成為現如今中國最大的房車生產制造商之一。
春田房車。
從零開始誓做中國房車行業巨頭
“房車自駕游”近幾年才在中國落地生根,但發展潛力卻不可小覷。據統計,美國房車保有量現已達2000萬輛。在中國,全國房車營地已近900家,按計劃,到今年年底,營地數量將增至1500家左右,2020年將達到3000家。
談及快速發展的中國房車市場,李希春十分慶幸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在聊天中,我們得知,與機械打了大半輩子的李新春是2001年在歐洲考察學習時接觸到了“房車”一詞。
回憶起那段時間,李希春講述道,每逢周末,歐美的高速公路必堵,一輛輛房車躍躍欲試,就像駕駛它們的主人一樣,想要沖破城市的羈絆,快速奔向各大露營營地享受大自然的愜意。這對我觸動很大,在我看來,中國也應該研發生產自己的品牌房車,讓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也能買得起房車。
經過了長達8年的考察、論證,從2009年開始,李希春孤注一擲,做足準備帶領團隊開始了春田房車的研發工作。2011年,正式投資在黃島成立青島春田科技車輛有限公司。同年,該項目被列為青島市重點建設項目。
創業的路是艱辛的,從零開始,從無到有,春田人用自己的韌性詮釋了“以人文科技產品共創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2011年,第一臺春田房車下線;2012年,春田房車獲得第一個房車類專利;2013年,春田房車獲得中國新銳房車品牌;2014年,三大生產基地,七大系列,十二個房車車型成,為中國最大的房車生產制造商之一;2016年,環境監測車、移動宣傳車下線;2017年,發展成為擁有八大系列,十六款車型的高科技企業。
春田房車。
聚焦市場需求打造新能源房車
目前,春田房車擁有房車類技術專利15個,建成以奔馳、大通、依維柯等底盤改裝的高端自行式房車生產線;個人用戶產品線旗下有豪庭、豪仕、瑞景、瑞家、福特、大通、泰悅、泰祥、玩具搬家工、小水滴等十個產品車型;露營地產品線包括瑞家租賃版、拖掛式營地車等兩個產品車型。
在春田房車青島工廠組裝車間,李希春聊起了自己的“創新夢”。
青島工廠總投資3億元,目前年產能達5000臺,春田房車領先國內企業同行,率先從歐洲進口先進的房車制造設備,全部進口設備已于2015年全部投入使用。
“有了先進的硬件支撐,我們目前和今后的創新核心是新能源技術。也就是說,我們正在進行新能源房車和專用車的技術攻關和創新。我們的新能源房車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新能源專用車技術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新能源拖掛房車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春田房車也成為中國房車行業標準主筆單位。”
此外,為了給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春田房車還走了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據介紹,春田房車在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掛牌產學研基地,同時與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青島大學密切技術合作。同時,春田房車還與青島理工大學聯合舉辦春田杯房車設計大賽,大賽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立足點和著力點,推動廣大高校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實踐、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質教育,促進了高校大學生學術實踐活動開展。
春田房車。
建設國家級房車研發中心
青島房車秉承“以人文科技產品共創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在給千千萬萬中國老百姓一個房車夢的同時,佳績不斷。2011-2017年連續獲得中國十大房車品牌企業;2012-2017年被評為中國房車優秀品牌、十大房車廠商品牌;2013年被山東省旅游局授予山東省旅游裝備研發基地,這是全國首個授予的旅游行業研發基地……這些榮譽對春田房車的發展既是寫實更是鼓舞。
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帶領一個富有激情的創業團隊,走出了一段極具傳奇色彩的發展之路。
未來,春田房車將利用3到5年投資建設一處國家級房車研發中心、兩處房車專業化生產工廠、六大春田房車物流及體驗中心及多處房車露營地示范項目。其中三大房車生產基地,設計產能五萬輛;六大春田房車物流及體驗中心計劃體驗營位超過1800個。形成獨有互聯網控制體系,構建獨有互聯網生態閉環,形成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房車用戶能夠透明監測的質量控制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