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山東代表團代表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在小組討論時,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建設海洋強省,成為代表們熱議的一個話題。(3月10日大眾網)
占全國1/6的海岸線,港口群總吞吐量居全國第一,守著這樣一座“藍色寶藏”,如何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發展?這樣的“山東思考”,其實由來已久。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為竭力尋找答案的山東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東全面發力實現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從一定意義上說,最大優勢和潛力在海洋。全省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海洋高級科技人才占全國的50%以上。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更是達到1.4萬億,約占全省GDP的19.9%,持續保持全國第二位。
然而,再漂亮的數字背后也遮擋不了發展中的現實隱憂。海洋科研力量居全國第一位,但“孔雀東南飛”,一些科研人員到外省立項、轉化成果。港口吞吐量居沿海省份第二位,但一個問題是,港口各自為戰、惡性競爭,降低了整體效益。遠洋漁業產量居全國前列,但遠洋漁業企業小、散、弱,裝備陳舊。海洋產業發展層次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就連全省有多少家涉海企業這一基礎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
海洋經濟大省,生產總值排名靠前,確實也跑出了令人叫好的“山東速度”,但還有更多的潛力可挖,還可以發展得更好,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大背景下還可以抓住更多的機遇,前提是正視問題并努力化解問題。這就是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的真實現狀。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潮涌動。千帆競速,山東發展最大的優勢和潛力何在?答案無疑是海洋。遵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連日來全省干部群眾熱議并積極建言海洋經濟發展,圍繞如何做優做強做大海洋經濟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見建議。
3月9日,省委發出《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印發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充分發揮海洋綜合優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加快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強化科技人才和基礎設施支撐,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
成立海洋發展戰略規劃領導小組,多路調研組正在深入調研,加快編制《山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山東正在奏響“經略海洋”的新樂章。海洋經濟的“強筋壯骨”、“脫胎換骨”,直至實現高質量發展,可以說前途不可限量!
藍色山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