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畢勤集團項目執行總監毛諾:
愛青島的時尚活力,也愛她的煙火氣
跟毛諾(Mauro Negro)的見面是在高新區的一片工地上,盡管已經是畢勤集團中國有限公司駐青項目執行總監,但他還是每天在施工現場跟工人們一起研究建設圖紙、推動施工進度。“我和這些工人一樣,都是‘青漂’。”說起自己的身份,毛諾笑著跟記者打趣道。
■毛諾已在青島居住四年多時間。任曉萌 攝
毛諾說自己來到青島是“誤打誤撞”。“2013年,我被意大利畢勤集團總部派到青島高新區籌備新項目,那時候我在青島待了6個月。青島與我的家鄉——意大利都靈截然不同,我被這座城市吸引。后來又有一個機會,需要長期派駐在青島,我欣然接受,這一次在青島一待就是四年。”
這四年多時間,讓他對自己“青島人”的身份有了更多認同感。每天早上,他會沿海邊跑步鍛煉,欣賞青島這個海濱城市特有的美麗景色,然后再去最喜歡的早市上轉一圈,“在這里我總是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水果蔬菜和水產海鮮,還能買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饅頭榼子、手工鞋墊、草編玩具……我喜歡跟青島大姨砍砍價,聽她們說些地道的帶著啤酒和海鮮味兒的青島話。”毛諾說,“當然,我也超愛臺東,那里有數不盡的小吃和各種新鮮玩意兒,我每次都可以逛兩三個小時。”對毛諾來說,這些帶著煙火氣的小攤位,像是一個藏寶箱,每次去都會發現別樣魅力。
“當然,青島也有很多時髦又‘高大上’的東西。”說起青島的特色,毛諾侃侃而談,“意大利都靈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城市,他像是一個有故事的老人,學識淵博、底蘊深厚,但前進的步伐緩慢。而青島不同,她年輕又時尚,充滿了新鮮的血液和積極向上的活力,在這里時時刻刻會有新的事物出現,變化也與日俱增,讓人目不暇接。”在青島四年,毛諾已經對微信支付、快遞外賣等這些新事物應用自如,“我對家鄉的朋友說,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搞定所有的吃喝玩樂,朋友們很詫異也很向往。”毛諾笑著說。
前陣子,毛諾邀請家鄉的親朋好友來青島游玩,“本來他們只打算在青島待幾天,但他們來了就不想走了,最終在這里住了幾周才回意大利。”毛諾笑著說,尤其是地鐵開通之后,在青島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便利,他最近愛上了坐地鐵11號線去爬嶗山,吃海鮮、摘櫻桃、賞美景……“我的朋友都說我像一個青島本地導游。”
“當然,我是一個商人,青島對我的吸引力,不僅在于生活,更在于她的發展環境和營商氛圍。”毛諾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公司新的項目落戶在青島高新區,在跟高新區政府協商的過程中,他能感受到當地政府對外商服務的熱情,“落地一個新的項目不僅要有詳細的商業規劃,也要走很多復雜的流程,但是當地政府給了我們很多方便。他們會主動到我們的團隊中來,詢問具體的困難,并幫助我們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政府的服務意識在我的家鄉是很難享受到的。”
“除了服務意識外,青島政府對于地區產業發展的規劃和重視,也讓我對青島這座城市充滿期待。”毛諾說道,畢勤集團在青項目主要研發和生產汽車及家電行業的電子機電類零部件,高新區政府不僅為他們公司擴大產業化規模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上的優惠,還積極接洽當地的小微企業與他們展開合作。
說起青島的魅力,毛諾意猶未盡,“青島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我的很多朋友和家人看到我的微信朋友圈也對青島十分向往,現在已經有朋友表達了要來青島投資發展的愿望,我相信,再過幾年,青島將會比現在更加時尚、更具魅力。”(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李青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