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相約上合11】青島科技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2018-05-21 10:46 來源:青島日報
分享到:

青島科技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海信美國研發中心。

全市重點引進共建國際高端研發機構43家,設立企業海外研發中心48家、海外聯合實驗室5家,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

4月23日,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幕,海爾COSMOPlat聯合德國弗勞恩霍夫IPK在德國共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德國)正式揭牌。這是全球首家中德聯合人工智能實驗室,標志著海爾COSMOPlat在德國有了“根據地”。

同樣在今年4月,哈工大青島科技園的負責人趕赴烏克蘭駐華大使館,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將共同推進中烏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表示,面向未來,我們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青島,風生水起的中外科技合作交流,正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突出做好引技術、搭平臺、拓渠道三篇文章,逐步構建起合作穩定、聯系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據初步統計,全市已重點引進共建國際高端研發機構43家,設立企業海外研發中心48家、海外聯合實驗室5家;全市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占全省43%;獲批山東省首批品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家?!笆濉币詠?,獲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支持86項,經費3.44億元。自2003年起,來自16個國家的54名專家獲得我市的國際科技合作獎。在科技創新合作的道路上,青島已經走出了自己獨特的“國際范”。

19家國合基地領銜,共建高端研發平臺

19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青島對外開展創新合作交流的“大本營”。國合基地包括國際創新園、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和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不同類型,是我國在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擴大科技對外影響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早在2009年,我市就在觀測海洋學與深海研究領域獲批第一個國家級國合基地,2013年同時有9家單位獲批國家級國合基地。

今年3月初,依托哈工大青島科技園建設的“阿斯圖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2017年度國家級國合基地,這是我市第19家國家級國合基地。據了解,哈工大將目前中俄兩國最具創新實力的“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簡稱阿斯圖)”國際科技合作資源導入青島,如今阿斯圖正式成員高校及觀察員院校已經發展至60所,專業涵蓋所有工科門類,阿斯圖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成為中俄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同時,哈工大青島科技園也在積極拓展與烏克蘭的國際合作,已經與烏克蘭國家航空航天局衛星監測及實驗中心簽署協議,即將在衛星監測、衛星大數據應用、小火箭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記者在哈工大青島科技園參觀時看到,不少具有產業創新驅動力的研究成果已經問世,例如可以在農民家門口直接進行秸稈加工的集裝箱;再例如可用于熱交換器的多種不同翼型的螺紋翼管,最小外徑只有2.5毫米。

另外一家國家級國合基地——青島工研院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已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東電工株式會社、芬蘭技術創新創造有限公司、英飛尼迪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0余個相關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引進30余項技術落地,注冊公司20余個,實現相關產值5億元。其中,日東電工株式會社在青設立的研究院是其在中國唯一的獨立研發機構,市工研院聯合日東(青島)研究院、新加坡三泰環境集團、青島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共同組建青島市膜技術國際創新產業聯盟,在青島推動了膜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布局海外研發中心,青島科創加速“走出去”

去年以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有兩件大事頗為引人注目:一是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發組織共建的國際南半球研究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將以南大洋海洋觀測為重點,構建深海觀測浮標系統,推進南大洋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研究;二是攜手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共同推進“國際高分辨率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建設,合作開展全球氣候科學研究。

在知識密集的技術高地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正在成為科研院所和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海爾集團秉承著“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理念,已在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成立10個研發中心和數十家海外工廠,形成遍布全球的研發創新網絡。海信集團堅持“技術立企”,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建立11個研發機構,并成為國內首家與麻省理工建立緊密合作的企業,全面加強技術型全球化品牌建設。去年6月,三迪時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德國漢堡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家3D打印企業,董事長李培學告訴記者:“我們在海外建立分公司,打造國際領先的海外研發中心,深入對接國外先進技術,就是要為青島成為全國一流的3D打印創新城市進行專家和技術儲備?!?/p>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的48家海外研發中心涉及白色家電、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生物技術、綠色鑄造、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走出去”成為企業發展新理念,也是青島的創新發展在海外的一張新名片。

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市多家海外聯合實驗室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合作。2013年,中泰首個氣候與海洋生態聯合實驗室在泰國普吉正式啟用,將服務于兩國的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而正在推進當中的“中—馬耳他水產養殖聯合實驗室”是中馬政府間科技合作的唯一平臺,將有力促進藍鰭金槍魚等大型高檔海水魚的繁育養殖,提升我國海洋漁業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從國際論壇到技術轉移大會,不斷拓展合作渠道

同一個目標攜手共進,同一個夢想合作共贏。近年來,我市為了加快“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不斷拓展合作渠道。

自2014年以來,我市已經連續舉辦四屆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累計2300余名國內外專家參會,展示推介近1000項科技成果。其中兩次技術轉移大會期間舉辦了成果拍賣會,累計30余項成果成功拍賣,交易額達6561萬元。技術轉移大會已經成為我市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的重要窗口。

我市先后舉辦鰲山歐亞科技論壇、氣候變率及其可預報性研究項目(CLIVAR)開放大會、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論壇等高端國際會議,促進創新合作與開放交流。其中,CLIVAR大會被譽為氣候科學奧林匹克盛會,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論壇則被稱之為海洋科研的“G20峰會”。去年4月,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發起的“中國-東盟海水養殖科技聯盟”正式成立,海大聯合東盟漁業海洋科學聯盟、歐盟水產技術創新平臺等4個國際組織的22個機構,搭建研發、生產和示范推廣為一體的海洋科技合作平臺,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構建“產業命運共同體”。

在國際創新合作中,特銳德公司引進德國先進技術,開發出防污染免維護高端充氣柜。蔚藍生物集團與美國ADM公司等合作,攻破工業生物酶核心技術,成為國外眾多知名企業尋求合作的技術輸出方,被科技部列為“技術由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青島科技創新已經寓于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必將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娉)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喀喇沁旗| 盐城市| 吉木萨尔县| 屯留县| 德安县| 常宁市| 若羌县| 左贡县| 前郭尔| 买车| 陵川县| 察隅县| 夏河县| 莎车县| 景宁| 富顺县| 仁化县| 济源市| 抚宁县| 通渭县| 临桂县| 焦作市| 勃利县| 肥乡县| 祁阳县| 南安市| 唐山市| 江孜县| 邵阳市| 泊头市| 永顺县| 西乌| 若尔盖县| 桃源县| 桃园县| 增城市| 阿瓦提县| 罗定市| 云林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