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中心 > 青島要聞焦點 > 正文

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青島電子學校

2018-05-08 22:48 來源:青島新聞網
分享到:

青島電子學校建于1970年,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是教育部、信息產業部認定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在全國職業教育大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青島教育蓬勃發展的大態勢下,青島電子學校立足自身優勢,一直走在改革創新、引領中職教育發展的最前沿。

近年來,學校密切聯系區域經濟,精準把握職業教育發展動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構建起立體、開放、融通的中職教育體系,真正落實核心素養培育,培養現代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確定辦學理念,引領學校發展

辦學理念是辦學者對學校理性審視、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觀念和哲學觀點。明確而獨特的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成為優質學校的首要條件。青島電子學校立足學校實際,挖掘歷史上優秀教育思想,結合社會發展時代要求,凝練學校辦學理念,引領學校不斷改革發展。

從人才培養角度看,中職教育肩負著培養初級、中級技術人才的重任;從社會發展來看,中職教育為大批學習成績中下的初中生提供學習機會,為社會的穩定創造條件;同時對那些相對貧困的家庭來說,讓孩子早日就業是最現實的選擇。中職生大多由于初中學業失敗被迫選擇中職教育,綜合素質相對較低,要把這批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中堅力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如何更好地承擔起國家賦予的使命和社會給予的期望,是學校一直在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提出了“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思想和“雙手萬能”、“手腦并用”的辦學方針。他提出,職業教育應該“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增進國家及世界生產力之準備”。這些教育理念和思想給學校辦學很大啟發,結合青島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學校領導班子達成了一種共識:一個成功的中職畢業生能使一個家庭幸福,一群優秀的中職畢業生能夠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學校確立了發展定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并鮮明提出了“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的辦學理念,全面致力于打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中職學校,為學生立業成才奠定堅實的根基,鋪就了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和諧互動之路。

二、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終身發展

中職生多是中考落榜被迫選擇職校,他們在心理方面和實際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青島電子學校在“成就一個學生”方面深入探索、實踐,研究怎樣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追求讓每個學生都有成才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人生。學校優化育人模式,提出“1+1+1”人才培養模式,即讓每位學生具備1項專業技能、1項文體特長、1項興趣愛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

掌握一項技能,為學生奠定立業之本。在技能培養方面,學校加強專業建設,打造4個市級骨干專業和2個省級品牌專業,每個專業開發建設技能核心課程,形成了“教學做評”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師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學;每學期兩次進行技能抽測,檢測學生的技能發展水平;學校每個班級都有技能梯隊,參加學校各類技能比武;每個專業都有技能興趣小組,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省、市技能大賽,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評的良好局面。“煉技能專長,成行家里手”成為每位學生的奮斗目標。2015年,學校有13個項目在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中拔得頭籌,囊括青島市該類專業項目的全部第一名。近年來,有72人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共獲得8金、23銀、9銅的優異成績,在2016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物聯網項目獲得該賽項金獎第一名。

發展一項特長,為學生鋪平立人之路。以“藍色之韻”社團集群建設為載體,重點打造承載學生個性特長、突出專業特色的社團46個,涵蓋了專業類、藝術類、體育類、文化類等,成為青島職教德育社團工作的典范,團中央領導親臨學校調研并聽取學校社團工作的匯報。2014年以來,學校兩名學生成為山東省學聯副主席,學校兩度成為山東省學聯副主席成員單位;2015年代廷江同學作為全國學聯第26屆主席團成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學聯大會,并在職教活動周啟動儀式上發言。學校還定期舉辦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校運會、校技能大賽、畢業典禮、校園十星評選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培養一項興趣,為學生開啟創造之源。學校把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開展“三創”教育有機結合,成立了“互聯網+眾創空間”主題創客中心,下設3D工作坊、機器人技術服務中心、創客夢想孵化基地、航拍器服務中心等九個創客分中心,并通過成立“青春小E”學生工作室、開展職教義工進社區等活動,創設“創客”實踐機會。在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成果交流賽中,學校參展的飛行器和機器人兩項作品榮獲全國二等獎和三等獎;2017年參加NOC大賽11名學生全部獲獎。在“1+1+1育人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有成長的平臺和出彩的機會。

學生的成長成才讓家庭倍感幸福。2016級5班“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班的學生馬文軒的父親,看到孩子在暑期參加“現代學徒制”實踐活動后的變化,感慨道:“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后能夠融入社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多賺錢并且生活幸福。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恰好與家長的愿望不謀而合。”他向學校反饋說:孩子經過一個月的跟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校老師那里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能直接應用,一些還沒學到的技術和商業化軟件也通過師傅的操作看到了效果。家長禁不住高興地說:“這簡直是太好了!昨天還是孩子,今天就時不時帶出‘公司、客戶、產品’等詞兒,儼然一位正式員工。”看到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三、踐行創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職業教育不只是關注眼前就業崗位需要,而更應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彌足珍貴。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次,我們做活、做優創新教育,擴大視野、開放資源,謀求創新教育的更大成效。

1.創客教育,培養創新素養

學校設立創客中心,積極深入探索,實現跨專業跨平臺的創客教育工作。成立電商校內實習公司,對學校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專業進行大類貫通,通過與優客、禾谷、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在課程內容、專業發展、教學基地、技能實訓、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實現校企的“抱團”發展,也為在校學生的校園創業提供實踐機會。如“智慧電子”創客中心,學校在創客教育設備配備上突破專業特點,配足集電子類、計算機類和最新的3D等新技術設備,為學生的創新創造給予了發揮空間實現“專業融合”。學校“眾創空間”下的電商店鋪順利開張,銷售的產品是學校3D工作坊等創客中心制作的產品,實現了“平臺融合”。將創客學生的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創新創意與技能大賽項目訓練相結合實現“任務融合”。

創客教育培養了學生創新素養,拓寬了學生成才渠道、孵化了創業夢想。青島電子學校的創客教育為全國中職學校的創新教育積累了先行經驗。

2.搭建平臺,培養社會擔當

一個有前途的職業學校,必須著眼于服務社會;一個有前途的中職畢業生,必須有意識的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化。學校著眼于學生切實需要,將“三創”教育放到更廣闊的平臺上,為學校服務社會搭建平臺,為學生實踐提供機會。

學校整合專業資源和創客資源,開展職業體驗活動,注重服務廣大青島市中小學生,服務社區,服務社會。學校成功組織了五次以“電子創客,出彩人生”為主題的職業體驗活動。2016年7月10日,學校創客中心參與建立的“青島市中小學生創客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其中學校的“智慧電子工坊”“新能源應用工坊”“電子學校柴火工坊”“數字媒體工坊”等四個創客工坊精彩亮相并成功入駐;學校與啟迪萬博、青島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合作簽約,實現服務社會,強強聯合。

3.開放辦學,拓寬國際視野

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借鑒和吸收他國優秀教育經驗和資源,并傳播本國優秀文化,以此來增進國際間認同和理解。青島作為山東半島地區的龍頭城市和國家沿海開放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發展與國際緊密接軌,需要一大批符合國際標準、具備國際意識、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溝通能力、熟悉掌握運用本專業知識技能的一線勞動者。學校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空間,探索引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10余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訂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先后開辦了“3+4”中加國際本科班和“3+3+2”中日碩士班,并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計劃在尼泊爾建立青島電子學校分校。

四、立足區域經濟,服務整個社會

中等職業教育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立足區域經濟,堅持貼近產業,主動對接企業,學校從社會需要出發,在專業設置、辦學層次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1.更新專業設置,貼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2017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青島城市定位從“中國東部沿海較重要的經濟中心”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圍繞這一定位,青島確立了“三中心一基地”的發展宗旨。2017年4月,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要深入推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加快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發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區域經濟的大發展,對青島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服務和對接經濟發展,青島電子學校在已有的電子、電氣、計算機三大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創新開發新專業、新項目,先后開發創建3D打印技術、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光伏發電、機器人等新專業;學校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突出專業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學校準備打造智能化實訓實驗室、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模擬賽場訓練室、學生個性化發展中心以及國際綜合教學部,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使“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的辦學理念得以落實。

2.豐富辦學層次,滿足高層次人才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發展,但體系不完善、吸引力較弱仍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對優質多層多樣職業教育的需要同職業教育發展不強、不優、不活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為了促進產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技能與學歷層次的多樣化需求,突破中高職發展瓶頸,打破職業教育發展天花板,學校積極探索解決之道。

順暢而且有效的銜接有利于培養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提高勞動質量和整個經濟活動領域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的效益性。學校積極統籌資源,通過內引外聯,搭建起了3+3+2中日碩士、3+4本科分段貫通培養、3+4中加國際合作培養、五年制貫通、“三二”連讀大專、普職融通、職業中專、現代學徒制實驗班八個人才培養平臺,暢通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3.密切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共贏之道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密切校企合作,不僅有利于促進學校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的質量,同時促進學生就業和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而且有利于企業儲備和實施人才戰略,降低了企業用人成本和風險,使企業獲得實實在在利益和實惠。

作為青島電子信息業職業教育集團的牽頭單位,學校密切與集團中的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共贏之道。校企雙方在專業設置、培養標準、課程開發、技術服務、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就業服務等方面全面合作,目前集團已發展成為包括山東省機器人協會等7個協會、10所職業學校和軟控集團等80余家企業組成的校企一體化深度合作共同體。幾年來,學校先后與青島高新區、青島軟件園、青島特種設備協會、青島網絡電視臺等簽訂了有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協議;學校與島城知名企業海信集團、北斗導航應用配套企業華世基集團開展的訂單班進出口兩旺。同時積極探索辦校入企,試行現代學徒制。目前,學校校企共同育人、互惠共贏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真正做到了既服務社會,促進了經濟發展,又實現了優質對口就業,成就了學生。。

近年來,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辦學目標,積極踐行“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的理念,勇立潮頭,砥礪探索,高技能創新復合人才培養碩果累累,服務社會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貢獻度日益提高,學校辦學獲得了社會廣泛認可。

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飛速提高。近年在全國技能大賽中取得8金25銀10銅的優異成績,2017年在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中獲得四個一等獎。畢業生供不應求,對口就業率達100%。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青島LG、海爾、海信等公司一些重要部門經理和技術骨干,工作出色。

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教育教學示范校、山東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單位等近200項榮譽。連續三年局屬學校考核優秀,其中連續兩年蟬聯職教組第一。原青島市委書記李群,青島市市長孟凡利,青島市委常委、青島市高校工委副書記、青島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鄧云鋒先后到校視察,對學校“立業立人鋪就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和諧互動之路”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5月7日,教育部職成司司長王繼平蒞臨學校視察,對學校立德樹人、在創新時代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欣然以“德技并修”對學校工作表示了高度肯定。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學校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決勝建成小康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青島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页游| 格尔木市| 阿城市| 东海县| 远安县| 嵩明县| 永和县| 乌拉特后旗| 涿州市| 福鼎市| 乐清市| 灵宝市| 黄石市| 沭阳县| 博罗县| 丰县| 浑源县| 彝良县| 田阳县| 林甸县| 都兰县| 崇州市| 洞头县| 临武县| 乐亭县| 瑞昌市| 长寿区| 佛教| 湘阴县| 屏东市| 福清市| 社旗县| 千阳县| 长白| 太保市| 兴国县| 玉山县| 天台县| 明水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