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評論員 丁厚勤
12月13日至14日,“聚焦新舊動能轉換——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第三座城市——煙臺,先后走進張裕集團、中集來福士、萬華化學集團、榮昌制藥,采訪團記者近距離感受到這些大塊頭企業贏得的國際榮耀,由衷感慨“煙臺制造”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
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在中集來福士合影留念。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一個有追求的企業,必須具備國際視野,贏得國際市場。如果民族工業萎靡不振,長期生長在國外巨頭的陰影下,則會處處受制于人。在煙臺,人們看到民族工業的自強和自信,讓人振奮自豪。
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必須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以引領行業發展。在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國際化的企業交流無處不在,但是真正領先的、最能產生價值的核心技術,會被牢牢鎖在保險箱內。眾所周知,核心技術決定產品質量和價值,掌握新技術的企業永遠在市場上占據主動,甚至一勞永逸。對此,萬華化學深有體會。建廠之初,萬華人懷著“讓國人穿上自己生產的皮鞋”的夢想,從日本進口了生產設備,卻因為不掌握技術屢屢受挫,才深刻認識到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是買不來的,不得已只能埋頭做研究。
掌握核心技術,占據行業高點,是龍頭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振興民族工業的責任。技術就是競爭力,耐得住寂寞專心研發,是龍頭企業必練的內功。萬華自1993年走上MDI自主研發的道路,到上世紀末,終于掌握了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MDI核心技術——光氣化學技術,從而打破國際壟斷,使中國成為了繼德美日之后,第四個掌握MDI制造技術的國家。
振興民族工業,需要龍頭企業有高遠的追求,并為此自強不息。科學研發往往耗時漫長,耗資巨大,甚至不知道能否成功,但它是一個龍頭企業崛起的必由之路。近10年來,榮昌制藥的實驗室里只在做一件事:研發抗癌新藥“RC48”。這是一種神秘又神奇的藥物,它可以將一個比化療藥物毒性還要高的“毒藥”,精準送入腫瘤中去,對Her2呈陽性的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打擊,而不會誤傷健康細胞。這是一個“燒錢”的活,10年的研發中,榮昌制藥已投入10億元,然而榮昌制藥堅定地堅持著,這是中國民族企業應有的姿態。
行業龍頭應樹立自信,勇于參與國際競爭,做民族企業的國之重器。在煙臺的中集來福士的深水碼頭,停靠在岸邊的幾座鉆井平臺巍然矗立。其中,曾在今年5月承擔南海首次試采可燃冰任務的“藍鯨1號”,更是成了沉默的功臣明星。可燃冰試采是一個世界難題,以往使用的設備大都由日韓、歐美等提供,而中集“藍鯨1號”不依靠進口設備,從頭到尾都是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鉆井平臺,標志著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第一梯隊”。
龍頭企業作為起步較早、經驗豐富、管理先進的行業領跑者,對國內其它企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作用。張裕葡萄酒歷經百余年發展,成長為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它向世人展示了張裕獨特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同時,在成為行業巨無霸之后,張裕走上“工業+旅游”的路子,以新的業態催生發展動力,同樣值得借鑒。作為世界上最大的MDI生產商,萬華以化工企業的身份躋身國家環境友好工程,更加值得同行業學習。
一個龍頭企業的成長,承載著時代的印記,凝聚著千百人的心血,其發展的歷史即是一個勵志的故事。透過張裕、萬華、榮昌制藥、中集來福士,我們看到一批“煙臺制造”如國之重器頂天立地,它們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助推中國經濟疾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