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以來內容爭奪戰愈演愈烈,11月8日,騰訊發布新戰略,將投百億打造企鵝號生態;11月22日,張一鳴宣布:今日頭條未來一年將扶持 1000個百萬粉絲賬號。12月5日,王高飛宣布成立30億元聯合出品基金扶持優質MCN機構。大V、自媒體、網紅等內容生產者成為平臺爭奪重點。
12月5日,微博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第三屆V影響力峰會。
在V峰會上演講“賦能之路”中,王高飛提到,2017年自媒體通過微博賦能而獲得的收入超過207億元,其中內容付費收入13.3億元,預計在明年此收入將超過300億元。另外在2018年,微博將成立30億元聯合出品基金扶持優質MCN機構。此舉,我們可以或許理解為是為了挽回一些用戶,尤其是內容創作者。
今年以來內容爭奪戰愈演愈烈,11月8日,騰訊發布新戰略,將投百億打造企鵝號生態;11月22日,張一鳴宣布:今日頭條未來一年將扶持 1000個百萬粉絲賬號。大V、自媒體、網紅等內容生產者成為平臺爭奪重點。
這讓微博開始有些坐不住,盡管在11月7日微博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上,營收和凈利一路高歌,但之后的幾天,大量微博用戶,尤其是大V對微博改版后的吐槽,鋪天蓋地,即便到現在吐槽依然存在。
出走的大V
知名大V和菜頭高調卸載了微博官方客戶端。
原因再簡單不過——微博官方客戶端里,會隨時吃掉你關注人的發言?!拔⒉┲谖遥缇筒皇怯糜诳葱侣労托沦Y訊的地方了。我關注的那些人,要么逐漸銷聲匿跡,要么越來越少發言,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內容?!?/p>
和菜頭的遭遇不是個例。如果你是微博的資深用戶,一定有切身的體會: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卻連綿不絕而來。
比如這位美食博主發現,自己關注了很多人,但是刷新微博后總是只會重復出現10-15個ID的信息,導致看不到其他人的微博。
隨手一搜,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粉絲看不到關注人的微博自然會困惑,但是更加困惑的,是早期為微博帶來巨大流量的大V們。從2010年開始玩微博的知名美學設計博主、金V用戶“意匠id”吐槽,粉絲越來越多,閱讀量卻越來越低,有時候時間軸里自己發的內容都看不到。
總之,粉絲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信息,大V無法傳遞內容給粉絲,以“關注機制”分享信息的微博平臺,卻讓“關注”失去了基本的意義。
而想要自己發的微博被盡可能多的粉絲看到,就必須從親密度、質量佳、新鮮度三個角度入手,多與粉絲進行互動,多發原創內容,減少發布含外部鏈接以及含有廣告營銷的內容,同時含有“抽獎”、“福利”、“轉發”等字眼的內容更不能出現,一旦出現,就很容易被立刻屏蔽或限流。
都是垂直戰略惹的禍?
對此前用戶反映微博“閱讀數下降”的情況,新浪微博的客服回應稱,確實出現了部分賬號閱讀數下降的問題。
新浪微博解釋說,主要是由于微博正全力推進垂直化大戰略,扶植各行業新秀博主。
新浪微博建議用戶積極發布垂類內容,聚焦用戶興趣,更有效的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11月,微博頭部V用戶所發布內容的閱讀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9%。
以下是新浪微博客服有關“閱讀數下降”的說明:
1、“微博被限流,看不到發布內容”?
因為目前的排序并非完全按照時間輸出,而是優先向當前在線粉絲進行分發,對后續用戶刷出來的內容在排序上進行調整,感興趣的內容往前排,不喜歡的內容排后面。在此,只是更改了微博出現的順序,并不會對其“屏蔽或做曝光限制”。
2、“短時間內單條閱讀量下降”?
微博的曝光周期是一周,但很多微博大V只關注微博發布10分鐘或者30分鐘的閱讀量,從而忽略了7日閱讀數、7日互動數等指標。在排序的影響下,當出現與用戶興趣極為匹配且內容優質的微博時,較早前發布的內容依然可被分發。
3、“整體閱讀量持續下降”?
微博此時正在全力推進垂直化大戰略,各行各業的新秀博主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用戶可關注的賬號類型變的更為豐富,站方的各種扶持資源也在向垂直領域傾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部分在大領域內生產同質內容的賬號,也會出現競爭力下滑、閱讀量下降的情況。
然而對此說法,網友顯然沒有買賬
類似的評論還有很多。
對于改版引發的用戶吐槽,我們或許可以用垂直戰略引發的震痛來解釋,但用媒體形容的收割韭菜的方式,犧牲一眾用戶的使用體驗引發的大規模吐槽還是相當罕見的,但用戶又能怎樣呢,微博只有一個,和菜頭還在發著微博,夾雜著些吐槽,頗有些無奈。
越來越強調變現的內容平臺里
口碑趨弱的微博能否延續今日的輝煌
以前各大平臺都在比拼誰的扶持資源更大,如今大家更多的是直接亮出能為用戶掙來多少真金白銀。王高飛預計,今年微博自媒體總收入將達207億元,較去年增長77%。值得注意的是,內容付費領域自媒體收入13.3億元,較去年增長183%。
內容創作者不僅看重平臺的流量,更看重在平臺上獲得的收益。有了粉絲和流量之后怎么變現?微博平臺主要的方式仍是內容付費、廣告代言、電商變現三方面。
內容付費方面,微博近期推出了新的產品形態“V+會員”,在這種產品形態中,只有付費用戶才能看到博主所發內容。目前“V+會員”僅覆蓋了600-700位作者。曹增輝稱,2018年,“V+會員”發展的目標是:覆蓋2000個頭部作者、20個垂直領域、達到5億元的流水。
廣告方面,2018年,微博將全面開放視頻廣告變現,視頻貼片、分版廣告、視頻角標、軟植入等形式將陸續上線。廣告收入微博平臺拿45%、創作者拿55%。微博副總裁王雅娟稱,微博會將其250萬個廣告客戶資源開放出來,與MCN機構進行聯合商業開發、促成客戶與自媒體的合作。同時,微任務也將升級,通過大數據讓MCN機構的優質內容與廣告主的需求更好匹配。
電商方面,2018年將強化“導購博主”的變現。微博商業產品部總經理余雙宣布,微博內容導購平臺即日起開始公測。月均閱讀量超過10萬的個人賬號即“達人”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變現:達人在微博上發布導購內容,用戶通過導購鏈接完成購買,達人即可獲得銷售傭金。個人賬號可獲得總傭金的45%,MCN機構(擁有三個以上達人的法人主體)可獲得傭金的60%。目前,微博導購平臺已經對接了阿里巴巴旗下營銷平臺阿里媽媽全量的商品庫。余雙告訴財新記者,阿里媽媽平臺將抽成10%。
以內容分發見長的今日頭條則在今年的創作者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做“智能社交”,與微博正面交鋒。今日頭條稱未來1年內將在頭條孵化出1000個百萬粉絲賬號,每天拿出1億的流量,幫助旗下社交媒體產品“微頭條”的用戶,快速度過冷啟動的粉絲增長。
頭條問答頻道獨立出來的問答APP悟空問答預計2018年投入10億元激勵答主,建設知識社區。其中5億元直接用來簽約5000名答主,此外,還有開放部分運營權讓頭部用戶可以發起沙龍,通過“紅包問題”等方式將普通用戶納入現金獎勵面等。
微博切入基于興趣的分發、頭條加強社交關系和社區氛圍構建,彼此產品形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強社交屬性的微博如何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加速商業化,為內容創作者增加收益是挑戰。今日頭條的“強資訊”的產品屬性使得用戶對其廣告的容忍度高、利用廣告的變現能力強,頭條的焦慮在于如何構建起自己的內容壁壘、覆蓋更多層次用戶。
未來,二者對于用戶時間的爭奪、對于優質內容創作者的爭奪勢必更加激烈。
資料來源:36氪、財新TMT、AI藍媒匯等